大足有对“花甲夫妻”志愿者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主动出示健康码,没有健康码的老年人可以出示身份证,谢谢大家配合!”11月16日,阳光温暖,大足区宏声广场核酸采样点入口处,棠香街道报恩社区党员志愿者刘维兰正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来核酸检测的市民,维持着现场秩序。
11月16日,大足区宏声广场核酸采样点,刘维兰引导市民进行核酸采样。通讯员 谭显全 摄
今年8月,61岁的刘维兰报名成为社区的一名志愿者。此轮疫情发生以来,她每天顶着晨光出门,一大早就来到采样点,帮助医务人员提前整理好桌椅;核酸采样开始时就在外围做秩序维持工作;核酸采样结束后,她又主动留下来清理垃圾,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采样点。
刘维兰每天早出晚归,老伴张家才放心不下,就时常清晨送老伴上岗,晚上又来接老伴回家,还时不时帮老伴“顶岗放哨”。一来二去,张家才也申请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于是,大足区宏声广场核酸采样点,每天都能看到老两口一起出现:维持秩序、为医务人员做好后勤服务……两人也被当地群众誉为志愿者队伍里的最美“花甲夫妻档”。
“虽然年纪大点,但我是一名党员,就该为疫情防控做点事情。”刘维兰说,老两口都会用智能手机,和年纪大些的市民沟通起来也更方便,更能了解他们的需求。
张家才说:“年纪大也有优势。有时大家排队时间有点长,看到我们两个老人家在维持秩序,也不好发牢骚。”
几天前,宏声广场采样点增设了一条“异常码采样通道”,信息录入员紧缺,张家才又主动申请去做一名“异常码通道”信息录入员,“我的眼睛和耳朵都还好使,手脚也灵活,会用智能手机,让我试试吧?”
走上新的岗位,一坐几个小时,干的又是精细活,许多人都担心张家才能不能扛得住。
11月16日,张家才在大足区宏声广场核酸采样点进行信息录入工作。通讯员 谭显全 摄
没想到,开箱、取管、信息录入、20管封管、1小时封箱……一系列操作流程,张家才只学了一次就全部掌握,并在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每天都以“零失误”完成上千次信息录入。
“我们就是两个退休人员,能帮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自己过得也充实些。”老两口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办实事|网友反映留守老人饮水难 重庆彭水:及时整改确保供水
- 人民网重庆11月19日电 (陈琦)“村里空巢老人饮水难,盼解决”。近日,有网友向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其父亲居住的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善感乡农纲村几位留守老人吃水难问题。…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