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原创

压实责任制推动乡村振兴 重庆这样来发力

2023年01月15日18:35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重庆1月15日电 (刘政宁)1月15日下午,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为主题的专题记者会。记者会上,3名重庆市人大代表和重庆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交流探讨和建言献策。

张国忠代表。石涛摄

张国忠代表。石涛摄

重庆市人大代表、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

把培育“新农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丰都地处三峡库区,是一个农业大县。”记者会上,重庆市人大代表、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介绍,目前,丰都已经构建以肉牛、榨菜、鸡为重点的“一主两辅多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在乡村振兴方面,丰都县主要从培育“新农人”,推动乡村发展;坚持“农民主体”,推动乡村建设;聚焦“一老一小”,推动乡村治理这三方面来重点推进。

“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未来靠谁来下地种田,这是乡村振兴绕不开的两个重要问题。”张国忠说:“后来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意识到要回答好“乡村两问”,核心问题是培育农村的市场主体。”

为此,丰都县把培育“新农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了“新农人”培育行动。张国忠介绍,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措施:成立“新农人”互助会,筹建“新农人”专项资金,打造“新农人”会客厅,组建“新农人”服务团,建设“新农人”学校,“新农人+村集体+农户”的乡村发展机制正在不断完善。目前,丰都县已培育“新农人”727人,带动农户2.2万户7.8万人,与3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益联结。

在乡村建设中,丰都县确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让乡村具备基本的现代化生活条件,二是让村庄变成农民喜欢的样子。围绕这两个目标,丰都县在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作用,有效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建设热情,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家园。

在推动乡村治理中,丰都县把“一老一小”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突破口,充分发挥家庭的社会问题兜底功能,总结提炼丰都民俗文化当中孝善文化的共同价值理念,探索建立家庭教育互助会、老年大学、爱心食堂、农民工工会等,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推动丰都全社会弘扬传承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优良乡风民风。

刘贵忠。石涛摄

刘贵忠。石涛摄

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贵忠: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记者会上,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贵忠表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的特征,不只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域的具体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

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简称《办法》。刘贵忠说,该《办法》有三大重点值得关注,分别是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发挥考核监督“指挥棒”作用。

刘贵忠介绍,在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重庆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考虑:一是守好底线,要聚焦“不出现整村整乡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该目标,重庆将在精准监测精准帮扶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上、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

二是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加快促进乡村发展。刘贵忠说,主要将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个方面来入手。

三是聚焦“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刘贵忠表示,这里面主要包括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创新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试点这三件事。

张娅菲代表。石涛摄

张娅菲代表。石涛摄

重庆市人大代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走马镇党委书记张娅菲:

聚焦“三个重点”,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作为西部科学城、主城都市区中的乡镇,近年来,走马镇立足镇情、精准发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记者会上,重庆市人大代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走马镇党委书记张娅菲说,在持续推进产业振兴方面,走马镇突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稳粮保供和生态保护底线、“五片区三基地”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和科技支撑这“四个关键”。

同时,走马镇聚焦“三个重点”,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一是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精准设计村规划、产业规划、民房建筑规划“三张图”,桃花山景区开展美丽乡村规划,做好环廖家沟、彭家沟水库1.17平方公里水体区域生态休闲区专项规划,着力打造生态田园综合体示范点。

二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来,走马镇争取市、区资金1.1亿元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14个。修建“四好”农村路58公里、通院人行便道72公里,争取市、区涉农资金共800余万元,用于村庄亮化工程、入户道路、综合环境提升等项目建设,完成农村电网和农村人饮“一户一表”改造,实现农村天然气全覆盖安装和移动光纤宽带“村村通”。

三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走马镇认真实施“千村宜居计划”,金马村、慈云村先后获评全国首批“绿色村庄”“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绿色示范村”;持续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7.25%。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

此外,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走马镇抓好基层党组织这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心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换届后村干部平均年龄41.36岁,大专以上学历占62%,较上届分别降低了2.2岁、提高14%。同时,持续培育新型农民,聘请重庆市农科院10名农业专家开展深度指导,每年举办田间课堂20场次,培育100名农村经理人、种养能手。

文洪镜代表。石涛摄

文洪镜代表。石涛摄

重庆市人大代表,长寿区龙河镇河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洪镜:

产业兴旺让村民们过得有面子、有里子、有底气

“河堰村正赶上乡村振兴的大好发展机遇,可是此前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创新发展意识不够,成为制约河堰村发展的瓶颈。”记者会上,重庆市人大代表,长寿区龙河镇河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洪镜说,两年前,她还在在外创业,收入还算不错。在龙河镇党委的多次劝说下,身为90后的她最终遵从自己的内心,回到了河堰村。

河堰村的主要产业是晚熟柑橘,共4600亩左右。文洪镜介绍,村里引进的农业企业让老百姓的土地变成了能生钱的资产。村民们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成了果园的管理人员,农活干得好的成了果园的管护人员,身体硬朗的老年人也能打点季节性短工,村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产业兴旺,老百姓的致富增收才有保障,村支两委围绕产业发展做足了功课。”文洪镜说,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质企业。两年来,先后引进3家农业企业,传统种植业也渐渐成了数字化的智慧农业。

另一方面,河堰村还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人大代表的作用,全心全意服务企业发展。通过定期走访企业,宣传产业政策,梳理困难问题台账,紧密联系群众,主动调解矛盾纠纷,助力企业推广农产品等,主动开展果园种植风险对策调研,协助企业向区有关部门申请项目助力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体现。文洪镜说,河堰村还成立了农民建筑劳务合作社——长寿区堰太建筑劳务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有长期务工人员15人,短期务工550人次,承接项目带来的收益,村民们可集体决定,按程序自主支配用于维修基础设施,提升村容村貌等。如今,河堰村的村民们过得有面子、有里子、有底气。

(责编:刘政宁、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