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查看原圖】
中華秋沙鴨。唐國輝攝
中華秋沙鴨。唐國輝攝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2021年03月03日15:57

  人民網重慶3月3日電(劉政寧、周小平)3月3日是第八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全球宣傳主題是“森林與生計:維護人類和地球”,我國宣傳主題是“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3日,重慶市林業局發布消息,重慶近年來持續推進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工作,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得到有效改善,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重慶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217個

  近年來,重慶市林業局通過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和實施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原生境)保護、人工繁育(培植)、野外種群重建、集中遷地保護等系列措施,推進全市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

  重慶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217個,總面積約126.9萬公頃,佔全市幅員面積的15.4%,持續實施黑葉猴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崖柏、銀杉等極小種群拯救保護項目,有效保護了全市90%以上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90%以上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黑葉猴、林麝、中華秋沙鴨、崖柏、銀杉、荷葉鐵線蕨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物種瀕危程度有效緩解,受威脅狀況明顯改善。

  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成效顯著

  據介紹,重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取得顯著成效。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重慶是其全球分布的最北界,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科研高校,通過狠抓黑葉猴種群遺傳多樣性水平、群體平衡程度和近交水平等研究,並對黑葉猴種群實施24小時動態監測,種群數量從不足80隻逐步恢復到現在的約151隻。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林麝的人工繁育技術進一步突破,重慶藥物種植研究所自1958年持續開展林麝人工授精、野化訓練和放歸自然區域生境恢復等研究,其“仔麝人工哺育馴化技術”“林間放養技術研究”等技術多次獲得獎項,為林麝放歸自然提供了堅實基礎。

  重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調查骨干隊在城口大巴山重新發現崖柏野生種群,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運用“崖柏扦插繁育技術研究”自主成果,組織實施“崖柏扦插繁育及栽培技術推廣示范”,成功實施15萬株繁育崖柏幼苗回歸原生地,插穗生根率達80%,移栽成活率95%,崖柏扦插繁育技術取得新進展。

  此外,三峽庫區特有瀕危植物荷葉鐵線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重慶僅在萬州、忠縣、石柱沿江狹長地帶內不連續少量分布,萬州區三峽珍稀植物園通過種質資源保存、傳統繁育和克隆技術,繁育三峽庫區特有瀕危植物荷葉鐵線蕨13000余株,開展保育回歸試驗2000余株,保護了荷葉鐵線蕨種質資源。

分享到:
(責編:劉政寧、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