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重慶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累計引導8.7萬戶企業“上雲上平台”——

為工業插上數字翅膀

本報記者  劉新吾
2021年08月23日09: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智博會場館內,一名小姑娘好奇地打量石墨烯穿戴設備。
  崔 力攝

  智博會上,市民體驗車輛5G遠程駕駛。
  羅 嘉攝

  機器手臂靈活伸展,機械摩擦聲此起彼伏……在重慶璧山,重慶宇海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裡,智能化生產線取代了傳統的制造場景,人員減少20%,產品品質穩定性提升10%。2020年,公司產值逆勢上揚。

  8月23日至25日,以“智能化:為經濟賦能 為生活添彩”為主題的2021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在重慶舉辦。重慶將以此為契機,讓智能化落地生根,構筑產業發展新動能,推動全市經濟轉型不斷升級。

  

  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邁上“雲端”。近年來,重慶深入推進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在智博會落地項目帶動下,正培育形成工業互聯網與新一代信息技術互為場景、互為基礎、互為生態的協同應用體系,為工業插上“數字翅膀”。

  截至目前,重慶已實施3485個智能化改造項目,累計引導8.7萬戶企業“上雲上平台”,參與企業運營成本平均降低兩成,效率大大提升。

  企業改造

  啟動智能制造 提高生產效率

  重慶金橋機器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內,幾條生產線忙碌運行,4塊大屏實時顯示數據。每條生產線均配置電腦,通過精益數字化系統實現自動排產、生產及時報工、績效管理……

  原來可不是這樣。金橋公司曾經各信息系統自成體系,形成信息孤島,物流布局亂、人工依賴高、生產效率低……雖然購置了自動化設備以提高生產效率,但效果並不理想。

  2020年4月,施耐德智能制造重慶創新中心專家團隊為金橋公司量身定制了一套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結合數字化系統實現數據實時採集、生產計劃自動排產、生產過程實時跟蹤。目前,金橋公司已完成16條生產線和7個機加工區智能改造,人均效率提升42%,生產周期縮短87%。

  不只是金橋公司,在重慶,智能化的觸角已經延伸到很多企業,優化企業各個環節,提升物流效率,加快維修速度,增加安全系數。

  混凝土廠區內,一輛滿載原料的貨車駛入后,通過“電子眼”進行過磅稱重、質量檢測,全程無人對接。但在另一端的大屏上,所有信息實時反饋。走進重慶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一套系統讓信息共享,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輔助下,效率提升20%,運輸成本降低5%以上。

  在大唐重慶分公司集控中心,13個發電站的數據清晰可見。公司運用工業互聯網,相當於給設備佩戴上“健康腕表”,一旦有故障,可以提前預警。

  截至目前,重慶已建成105個智能工廠和574個數字化車間。今年上半年,新增1.6萬家企業“上雲上平台”,1500余家實施智能化改造企業產值增長46.8%,對全市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超六成。

  下一步,重慶將聚焦33條產業鏈,通過建立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和二級節點,實施基礎網絡設施升級、標識解析建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等多個專項行動,加快推動更多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

  搭建平台

  拓展應用場景 提供升級方案

  “如果說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是一個‘點’,工業互聯網平台就是‘面’。”重慶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說,重慶堅持“點”“面”結合,鼓勵搭建工業互聯網平台,積極培育平台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業和用戶可以有機連接融合。

  在吉利的汽車工廠,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車輛焊接工作。Geega吉利工業互聯網平台基於機器學習算法和邊緣計算,對數據實時分析,對每個焊點的質量給出預測結果,實現質量智能檢測,讓飛濺率從行業的8%降至3%,保証焊點質量的可靠與穩定。

  鋼鐵生產工序多、強度大,現場環境復雜,傳統鋼鐵企業信息孤島嚴重、業務功能割裂,制約生產效率提高。為此,2018年,中冶賽迪重慶信息公司率先在國內鋼鐵行業推出“水土雲”工業互聯網平台,研發一體化智能管控系統,為鋼鐵企業提供全流程智能應用,助其通過數字化方式整合管理鋼鐵生產過程,實現智能堆料、智能煉鋼、智能物流……

  在“水土雲”工業互聯網平台幫助下,寶武韶鋼建成了一座智慧中心。原先,42個中控室分布在4平方公裡內,400多名員工處於涉及煤氣等重大危險區域。現在,所有控制室統一為智慧中心操控室。

  “這裡就像股票交易所,生產數據一目了然,隻需手指輕輕一點。”中冶賽迪重慶信息公司總經理徐燦表示,目前,寶武韶鋼產能效率提高四成,每噸鋼鐵成本降低40元,一年就能收回改造成本。目前,中冶賽迪信息正在建設面向冶金行業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水土雲”工業互聯網平台正在各地鋼企遍地開花,甚至走出國門。

  不只是Geega吉利工業互聯網和“水土雲”,近年來,重慶積極培育忽米網等本土平台,騰訊、華為等企業也以不同形式在重慶布局工業互聯網業務。目前,國內15家國家級“雙跨”平台已有11家在渝布局區域性總部,重慶集聚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197家,本地研發人員5000多人。

  政策支持

  營造良好環境 構筑產業生態

  智能改造如火如荼,平台企業加速聚集,在這背后,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本土平台忽米網就是見証者。

  “我們能發展到現在,市經信委的幫助不可或缺。”重慶忽米網高級副總裁王藝諺說,市經信委針對全市部分重點平台,一對一地進行指導,每季度都會同九龍坡區政府一起出謀劃策,督導忽米網發展。此外,還牽線搭橋,推動工業企業與忽米網開展合作﹔提供項目資金支持,為忽米網發展“加油”﹔支持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打造研發人員團隊……

  2020年底,工信部公示2020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遴選結果,忽米網的平台入選,這在中西部地區是唯一一家。

  近年來,重慶聚焦平台培育、企業“上雲上平台”等,強化扶持引導,制定出台《重慶市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等系列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舉措,靶向支持了397個工業互聯網項目,車聯網先導區獲批創建,長安汽車智能柔性生產等45個項目列入國家試點示范……

  “既要培育魚苗,更要養護池塘。”據重慶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既支持企業和平台發展,更重視構筑良好產業生態,從供給側引進培育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從需求側激發工業企業建平台和用平台活力,並切實加強供需對接,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和氛圍。

  目前,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成功獲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重慶)接入7個西部省份19個二級節點、接入企業1400余家,標識注冊總量超40億、解析總量超10億次。

  根據計劃,到2025年,重慶將新建設100個智能工廠和700個數字化車間,培育200個新模式應用示范項目,全市企業“上雲上平台”累計達到15萬戶。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23日 15 版)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