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長江上游首個萬噸級碼頭 重慶新生港29日正式開港

劉政寧 黃亞輝
2021年09月24日15:10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重慶新生港。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為更加凸顯長江黃金水道優勢,大力推動臨港經濟和港產城融合,我們將重慶新生港作為發展忠縣臨港經濟、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以空前的力度和決心加快新生港建設。”忠縣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黃祖英說。

  目前,重慶新生港一期工程首批項目已全面完工,將於9月29日正式開港運營。

  常年可靠大噸位船舶 長江上游首個萬噸級碼頭

  重慶新生港位於忠縣新生街道轄區長江北岸香水溪至秀水溪江段,距縣城13公裡、G50滬渝高速公路忠縣互通出口4.5公裡,距重慶主城區航道裡程220公裡、宜昌航道裡程437公裡。

  新生港航段常年維護水深達6米以上,常年可靠5000噸級以上大噸位船舶,今后發展“江海直達”船型需要6米或甚至10米的港口水深,新生港均可滿足。

  “重慶新生港是交通運輸部批復的長江上游首個萬噸級碼頭,是重慶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忠縣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平台,是鐵公水多式聯運的重要口岸。”黃祖英介紹,新生港總體規劃用地面積3.2平方公裡,總投資50億元,佔用岸線2220米,設計5000噸級(水工結構按萬噸級設計)泊位14個、年總吞吐量2500萬噸。

  目前,重慶新生港首批實施的5個泊位已全部通過竣工驗收,建成年通過能力10萬輛汽車的滾裝泊位1個,具備集裝箱、件雜功能的多用途泊位4個,設計年通過能力達720萬噸。

  貨物匯聚 通過新生港走向全國

  9月28日,將在忠縣忠義大酒店召開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第三次聯席會,四川省廣安市以及重慶市黔江、涪陵、渝北、長壽、合川、墊江、忠縣等區縣相關負責人和單位參加會議,共商交通一體化共聯共建工作新途徑。

  9月29日上午,在重慶新生港港區190平台舉行開港活動。屆時,武漢航科物流有限公司、重慶國際物流集團等30家企業將現場與中交新生港公司集中簽約。

  “同時,來自川東南、甘南、陝南、福建、廣西、浙江等地的2.1萬噸件雜貨、100個標准集裝箱(TUE)、230余輛滾裝汽車將通過新生港走向全國。” 忠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建瓊說。

  打造便捷入海通道 建設新生港物流產業園

  開港后,忠縣將充分發揮重慶新生港常年深水良港優勢,利用現有G50滬渝高速、G5515張南高速、G69銀百高速路網,將川南、甘南、陝南以及重慶部分地區的貨物全面匯集至重慶新生港,為服務“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進一步加快推進廣墊忠黔鐵路、梁忠疏港鐵路、沿江北線高速等項目建設,力爭“十四五”期間取得重大突破。

  上述項目全面建成后,向北通過蘭渝鐵路對接中歐國際班列西部通道,向東通過重慶新生港對接長江經濟帶,形成我國西北地區通江入海的重要通道﹔通過襄渝鐵路、巴達鐵路等融入全國鐵路網,有效串聯輻射川東、陝西、甘肅、寧夏、阿拉善盟等地區經濟腹地,打造最便捷入海通道。

  同時,將依托重慶新生港規劃建設的新生港物流產業園,總規劃面積16.7平方公裡,按照“前港中倉后園、鐵公水聯運”布局,倉儲面積14萬平方米,綜合物流園區8萬平方米,通過大力發展現代倉儲、專線物流市場、包裝加工、綠色建材、冷鏈物流、汽摩、電子、環保、新材料、紡織服飾、石油化工流通加工等產業,加快形成港口、物流、產業相融合的發展格局,建成三峽庫區區域性節點型綜合物流園區。

  到2030年,園區全面建成后,長江經濟帶通江達海的開放服務平台功效將全面發揮,新生港帶動區域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可實現商貿物流產值約800億元。

  推進資源整合 打造長江上游能源儲備基地

  “開港后,將以PPP項目合同履約為根基,不斷規范和完善公司治理,創建高標准的PPP港口經營管理示范項目。”忠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杉樹表示,將進一步推進縣域內港口資源整合,積極打造以頁岩氣、LNG、煤炭中轉、瀝青、汽柴油等能源倉儲、貿易、加工為主的長江上游能源儲備基地,全面服務成渝雙城和“一區兩群”。

  “未來五年,我們將按照系統性、協同性、創新性、實用性四大原則,制定分階段發展目標,規劃新生港運營思路。”劉杉樹說。

  2023年9月29日前實現精准定位,進一步提升專業化、規模化水平,協同政府聯合招商,推動相關產業布局臨港新城﹔

  2024年9月29日前實現精細管理,推進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完善產業鏈布局,打造多式聯運綜合港口物流樞紐﹔

  2026年9月29日前實現精益運營,促成綠色化、智慧化全面落地,實現港城良性互動發展。

  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滾裝泊位年吞吐量達360萬噸以上,件散貨年吞吐量達220萬噸以上,功能達到設計能力的80%以上,打造成為重慶地區最大最強的重滾港、專業的件雜貨港、智慧化新型港,服務地方建設發展的綜合物流樞紐。

(責編:陳易、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