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要聞

重慶大學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 積極構建新時代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

2021年12月08日09:12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重慶大學學生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區參觀。鄒樂攝

  人民網重慶12月8日電 近日,重慶大學“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范區(虎溪校區)多功能廳建成投用,示范區全面展示了該校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構建新時代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大經驗。

  近年來,重慶大學依托全國高校 “三全育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充分整合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建立“十大育人體系” “六大育人陣地”,構建立體式、貫通性的“三全育人”體系,實現全方位育人﹔挖掘各類課程的育人元素和制訂各個崗位的育人職責,培育一批“名師工作室”,落實全員育人﹔實施“計劃-實施-檢查-改進”(即“PDCA”)育人質量管理方法,將理想信念教育等融入開學后的“啟航計劃”、畢業前的“遠航計劃”等環節,達到全過程育人。

  整合教育資源

  課內外、校內外、網上網下協同育人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鄒樂攝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近年來,重慶大學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專業教育課程改革,深入挖掘每門課程的育人元素,建立課程育人元素庫和課程育人案例庫,設立102項課程育人示范項目,開設通識教育課程140余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科學精神、工程倫理、人文素養等。

重慶大學開展紅岩革命故事展演。鄒樂攝

  充分利用紅色育人資源開展思想教育,與紅岩聯線深度合作,持續開展紅岩精神的研究、教學、宣講、展演和文化作品創作,構建“四位一體”的互動育人機制。開展紅岩故事展演活動,以講、誦、展、演等鮮活舞台形式表現生動講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結廬紅岩培育並形成偉大紅岩精神的光輝事跡和張露萍、王朴、劉國鋕、江竹筠等紅岩革命烈士的故事,形成了一堂特色鮮明,有溫度、有力度的思政課。目前,展演活動已在渝、鄂、川等地的高校及企事業單位持續開展,先后演出340余場、現場觀眾超37萬人次,網絡點擊量超527萬人次。同時,主動佔領新陣地,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嗶哩嗶哩等平台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創作網絡文化作品3000多件,每年點擊量超過1億人次。

  此外,與大型企業合作設立實驗班和畢業設計平台,建立410個校外實踐基地。聚焦國家科技創新戰略,與重慶市兩江新區、鬆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共同打造明月湖——重慶大學新工科教育科創平台,重塑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和學生實踐創新體系。

  橫向打造六大育人陣地

  將育人工作延伸至校園全域

學生宿舍樓下打造的舍區書屋。鄒樂攝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蘭園四幢旁,藏著一座高顏值書屋,這裡書香味十足,常常座無虛席。宿舍樓下就能看書借書上自習,溫馨便捷的宿舍書屋深受學子青睞。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蕉林齋”舍區書屋。鄒樂攝

  重慶大學虎溪校區黨工委副書記、學工辦主任韋迎春介紹,為豐富學生舍區文化氛圍,重慶大學根據虎溪校區面積大、學生利用圖書館不方便的實際情況,為方便距離圖書館較遠師生就近借閱和學習,虎溪校區管委會和圖書館、出版社合作,在學生公寓園區內建有“問梅齋”“攏翠齋”“蕉林齋”“聽鬆齋”“蕙風齋”五個舍區書屋。每個書屋還根據就近入住學生的學科專業投放相關的文獻資料,學生可以在此借閱和歸還圖書。

學生正在重大校園食堂內自習。鄒樂攝

  上自習,不一定去圖書館,也不一定去書屋,在食堂也可以!重慶大學在滿足師生高品位多樣性的就餐需求基礎上,校區5個食堂充分利用食堂空間打造除教室和圖書館外的“育人第三空間”。規劃自習區、研討區、創意空間區、休閑交流區及學生活動區,滿足學生就餐之外學習、交流、會議、研討等需求。

  據了解,重慶大學制定了《十大育人體系建設方案》,明確舉措任務262條。制定了《六大育人陣地和綜合改革示范區(虎溪校區)建設方案》,聚焦育人場所,明確舉措任務117條,橫向打造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宿舍、食堂、場館六大育人陣地和虎溪示范區,將育人工作延伸至校園全域。

  營造校園文化育人氛圍

  助力學生全面茁壯成長

  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是大學精神的重要體現。重慶大學虎溪校區利用自身優勢,統籌謀劃,建設特色文化園區、文化迎客廳、文化廊道等,營造良好舍區育人環境。通過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等,促進學生的全面茁壯成長。

重慶大學開展紅岩革命故事展演活動。鄒樂攝

  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重慶大學積極開展高雅藝術、戲劇戲曲進校園等活動。建設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川劇)傳承重慶大學基地,實施“川劇舞台美術工作坊”,特色川劇節目連續2年受國家漢辦邀請赴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3個國家11座城市演出,川劇舞蹈《春回滿庭芳》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同時,持續舉辦紅岩文化節、“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巡講等系列紅色文化活動。

  此外,持續打造原創文化品牌,豐富師生精神生活。原創話劇《重慶家書》入選教育部“高校原創文化精品推廣行動計劃”並進京演出﹔原創歌曲MV《青春正鏗鏘》獲第四屆最美校歌MV推介活動“最佳作品”稱號。

  重慶大學還充分利用建校90周年的契機,更深入挖掘學校歷史文化資源,編輯出版《重慶大學校史(2009-2019)》《圖說重慶大學》等著作﹔組織創作反映攻堅克難優秀科研群體奮斗歷程的《光華》、反映愛國奮斗的《啟承》《思群校長》《初心·1929》等多部舞台劇,累計上萬人次觀看。

  立德樹人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重慶大學。鄒樂攝

  2018年,教育部啟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重慶大學入選全國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近年來,重慶大學科學統籌各領域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創新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積極主動投身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王旭介紹,近年來,學校學生先后獲“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者先進個人”等50多個全國獎項。學生支部及個人先后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2020屆畢業生60%留在西部工作﹔506人在基層選調生就業,較2019年增長80%﹔近500人投身國防建設。

  王旭表示,重慶大學鑄就了一批教書育人楷模,其中鮮學福院士獲全國“最美奮斗者”稱號,袁利老師獲全國“最美輔導員”,蔣興良教授獲“全國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廖強教授團隊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重慶大學的學生黨支部召開組織生活會。鄒樂攝

  此外,學校育人平台和資源進一步拓展,“三全育人”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學校作為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僅10所)通過驗收,成功創建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全國累計89所高校),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承建單位(全國20個),入選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網絡育人精品項目(全國100項)。(胡虹、周小平)

(責編:黃凌、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