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要聞

 江津區石蟆鎮:三大行動強化黨建引領 盤活集體經濟 

2022年07月20日18:36 |
小字號

江津區石蟆鎮幅員面積208平方公裡,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由於外出務工人員增多,不少農田、魚塘在沉寂中荒棄。近年來,為利用好先天資源優勢,盤活沉睡資產,石蟆鎮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優勢的重要抓手,將黨員、群眾發動起來,推動實施集體項目、項目帶動、幫扶指導三大行動,引進企業、合作社、農業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承包租賃集體魚塘、山林、土地等,不斷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盤活閑置資產 壯大集體經濟

“恭喜你中標了。”近日,在關溪村村民胡於然的魚塘招標現場,崇德經濟合作社以每畝400元的年租拿下一口魚塘。

“自己養魚賺不到幾個錢,加上年齡大了力不從心,還不如包出去有個保底租金在。”承包合同簽訂現場,胡於然表示。

“近兩年租金普遍上漲,水源和泥質好的魚塘深受養殖大戶歡迎,像胡於然這樣選擇將耕地或魚塘承包出去的農戶不在少數。”關溪村黨委書記古甜介紹。

除關溪村外,石蟆鎮各村(社區)黨組織自身“造血活血”功能也在不斷增強,採取農民以土地,村集體以資產、資源折價入股模式,與業主開展合作獲得收益。登雲村村民以土地加入高標准水稻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近兩年建設高標准農田300多畝,每畝平均產量500公斤。

如今,石蟆鎮大量的閑置資產被有效利用,各類產業新興。

組織引領帶動 產業多點開花

談到石蟆離不開的就是橄欖,但為打破固有思想觀念,促進鎮內產業多點開花,石蟆鎮各村(社區)黨委(總支)組織黨員反復開會,上門聽取村民意見,集思廣益,結合產業發展和一村一品等項目,利用集體資金、集體資源等入股企業、合作社等,經村(社區)“兩委”最終決定,積極創新探索“黨建+村集體+企業(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模式,讓產業多點開花。

在稿子社區村民入股錦興瑞紅糖廠,每年獲分紅收入1.4萬元﹔關溪村依托鎮級整合實施蠶桑產業核心示范基地,與金桑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種植桑養蠶產業,每年獲分紅收入2萬元。

數據顯示,目前,石蟆鎮有農業企業35家,其中區級農業龍頭企業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其中部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家,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區級農民專業合作社9家。家庭農場142家,其中區級以上家庭農場9家。種植大戶198戶,養殖大戶129戶。

黨員幫扶指導 護航經濟發展

“這裡原來是一片撂荒地,現在通過土地整改,把原先的小田變成大田,實施水稻種植。”和平村風嵐田合作社負責人何世雄介紹,在村兩委的帶動下,李大娘主動申請加入合作社,一塊2畝的荒地變成了“希望田”。

李大娘看著郁郁蔥蔥的秧苗喜笑顏開地說:“如今加入合作社后,將以前的荒地利用起來,不僅增加了收入補貼家用,還能分紅,得一筆土地流轉費呢。”

據悉,石蟆鎮堅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為村集體賦能、聚才、培源、拓路,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同時,積極組織黨員服務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推廣農技知識、開展技術培訓等工作。擇優選育高素質農民,提升村民職業素養,增強村民就業技能。

下一步,石蟆鎮將繼續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和人才幫扶力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為該鎮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推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努力打造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石蟆樣板。(程雅琦、趙菲)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