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鄉土網紅”助力鄉村振興

時值立秋,重慶市銅梁區福果鎮,一串串沉甸甸的高粱穗結滿了珍珠般的果實。高粱地裡,“田二妹”熟練地支起手機,和直播間裡的粉絲們打著招呼:“我們的高粱文化節開幕了,又有吃又有耍。”豐收的景象通過直播間呈現在全國網友面前。
“田二妹”名叫田永利,是福果鎮三多村的一名村干部,也是一名小有名氣的短視頻創作者。在銅梁區,像田永利的“鄉土網紅”還有很多,他們或是在基層工作,或是回農村創業,通過拍攝農村生活短視頻、帶貨農特產品,搭上了電商產業發展快車,成為助農增收的重要幫手。
真實鄉村故事“吸粉”
“90后”陶毅就是這批農村創業者中的主要力量之一。他從2019年開始接觸短視頻,自己家人和當地村民當“演員”,將農村日常生活拍成短視頻分享到社交平台上,逐漸成為當地有名的“網紅”。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銅梁區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旅游,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越來越美。這讓回到銅梁區維新鎮老家的陶毅慢慢意識到,環境優美的農村和勤勞朴實的村民,不僅有話題有流量,選題也獨特。
修整花園、修建房屋、播種作物、制作美食、游覽農村,陶毅和妻子拍的很多內容都是發生在身邊的真實鄉村故事。創作的視頻不僅給網友帶來歡樂,也能讓村民開心。在創作中,夫妻二人堅持記錄身邊的美景、美食、家鄉的風俗習慣,受到眾多觀眾喜愛。
隨著粉絲量的增加,陶毅開始增加了網絡帶貨。為擴大糖柑的銷售渠道,陶毅主動聯系上了沿河村干部,在自己的直播間為糖柑帶貨。僅幾天時間,就銷售了糖柑5000余斤。同時,他還借助自己的平台,為周邊鄰居銷售土特產,幫助群眾增加收入。
助推農特產品熱銷
與陶毅不同,今年34歲的鄧代青是銅梁舊縣街道宋坪村的綜合服務專干。她還有一個身份:街道電商專員。
“看到農產品賣不出去怪可惜的。”鄧代青說,她成為當地“網紅”純屬偶然。作為本土人才回到宋坪村后,她開始只是把拍短視頻、網絡打卡作為一種興趣愛好。后來隨著直播銷售的興起,鄧代青看到新商機。
從舊縣的花椒,到少雲的艾草、高樓的李子、二坪的蜂蜜、白羊的咸菜,鄧代青對銅梁區各鎮街特產了然於胸,各種廣告推薦語信手拈來。去年暑期有段時間受到疫情影響,舊縣街道千畝辣椒滯銷,鄧代青通過網絡平台帶貨,聯系上多家愛心餐飲企業,成功助農銷售辣椒上千噸,為當地村民避免了損失。
鄧代青說,做好網絡帶貨並不簡單,除了准備好必須的設備和直播產品外,為了引流,她每次都得花很多精力和時間創作腳本、拍攝、后期制作,但辛苦之后總有收獲。“最主要的是通過短視頻,宣傳家鄉變化和農村生活,讓更多人知道龍鄉銅梁以及我們的特色農產品。”
如今,鄧代青正在探索成立電商公司,將銅梁本地小規模的優質農產品匯集起來,推動農產品標准化、規模化,促進更多農產品進入現代供應鏈,帶動更多村民就業增收。
加快鄉土“網紅”流量轉化
近兩年,近百個“鄉土網紅”主播活躍在銅梁區各個鎮街。銅梁區委網信辦圍繞網絡賦能助力鄉村振興,相繼出台了相關工作方案和考核實施辦法,積極構建“鄉土網紅驛站”等聯動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培訓、經驗交流及戶外採風活動。
今年以來,銅梁全區“鄉土網紅”在線直播就達800余場次,觀看量500余萬人次,銷售額100余萬元。
“互聯網的發展拉近了產品與市場的距離,給地方帶來更多發展機會。”銅梁區委網信辦主任陳黨表示,近年來,銅梁通過大力改善鄉村路網,全力推進物流進村,有效降低了優質農產品“走出去”的物流成本。
“我們將鄉土網紅培育工程與‘一鎮一主題’鄉村節會相結合,繼續加大鄉土網紅流量轉化為助力鄉村農文體商旅融合發展的力度,讓更多的‘鄉土網紅’的流量轉化為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陳黨說。(李慧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歸國大熊貓“二順”在渝產下雙胞胎
- 人民網重慶8月8日電 (陳琦、劉敏)“海歸”大熊貓“二順”歸國后,今年7月22日首次生產,在重慶動物園成功產下一對雄性雙胞胎熊貓寶寶。 2007年出生的“二順”曾作為友好使者,從2013年3月起先后旅居加拿大多倫多動物園和卡爾加裡動物園,2020年11月底回國。…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