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郭家沱:“四引領”助力老街“蝶變”

萬裡長江蜿蜒而下,翻山地、越丘陵、穿盆地,在銅鑼入峽,滋潤出一道美麗的回水灣--郭家沱。去年以來,江北區郭家沱街道緊緊圍繞區委“12345”總體思路,堅持黨建、機制、文化、服務“四引領”,實現政府治理同文化繁榮、社會調節、居民自治“四協同”。
郭家沱半島。林麗江攝
民主共商
以“百姓能動”撬動末梢聯動性
“過去咱們這兒常有生活污水亂排、佔用公共區域種菜養殖、電線私搭亂建的現象﹔如今環境整潔了,電線入地了,生活環境跟以前比有了天壤之別。”郭家沱街道鑼旗寺社區居民李明芬欣喜地說著社區的新變化。
老社區煥發新活力,還得從“百姓管家”議事協商說起。隨著城市能級提升,街道面臨著發展體制“多頭”、社會環境“多元”、民生改善“多艱”、人口老齡化率“過高”等治理頑疾。面對群眾對提升社區治理效能的期盼與呼聲,街道採取“自下而上商量辦”,2012年,首批50名“百姓管家”試上崗,由此開啟在治理末梢由群眾當家的自治探索。在此基礎上,2014年在鑼旗寺社區繼續推出“百姓管家”議事協商機制,由居民志願者中推選出的“百姓管家”協助社區開展居民訴求收集、溝通聯絡、問題處理等工作,助推社區居民自治互助。
以黨建引領推動小區治理和物業服務提檔升級,幫助居民調節矛盾、改善生活……在具體事務的解決中,“百姓管家”議事協商逐步推出了找事、議事、理事、和事、監事“五事”平台,讓“社區事”變成“家家事”,8年時間解決民生問題1320余件,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院、中事不出社、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就地能解決”。
鑼旗寺社區召開百姓管家議事協商會議。郭家沱街道供圖
干群共建
以“黨員定制”提升治理延展性
“現在的窗口服務越來越人性化了,提前電話了解准備好資料,一來就能辦好,太方便了!”近日,前往街道辦事大廳辦理個人業務的市民胡敏英說起前不久得到的幫助,連連點贊。原來,因工作需要,胡敏英需要回戶籍地開具相關証明。但由於時間緊,擔心辦不成事的她便撥通了咨詢電話,提前咨詢了辦事流程和所需材料,開具証明的事也很快得到了解決。
“讓服務上路”代替“讓群眾跑腿”。今年以來,郭家沱街道以黨建引領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圍繞群眾思想認知的困惑點、利益沖突的交織點、現實矛盾的多發點,開通了“一門受理”微服務通道,居民可以直接通過電話咨詢、網絡預約等方式享受便捷服務。同時,針對高齡、殘疾等特殊群體提供了志願者代辦、上門辦理等“一對一”定制服務,群眾不出門也能辦好事、辦成事。
目前,郭家沱地區參加基層服務活動的在職黨員人數超600人,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事項近900件,在與民共情、為民分憂的“微服務”過程中打通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郭家沱“百姓衣櫥”活動志願者。王雪佼攝
多元共治
以“文化浸潤”擴大全域參與性
“森林防火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我是這兒土生土長的人,守護這片山林就是守護我們自己的家園。”這個夏天,郭家沱街道的30名群眾自願組成了摩托車巡山隊,來自璉珠社區的黃通靈就是其中一員。
郭家沱街道有森林面積556公頃,荒坡面積1133公頃,摩托車巡山隊每人配備滅火器、砍刀等滅火裝備和防護服,按照地域劃分為3個片區,3個班次,24小時不間斷巡邏。
天氣炎熱,陽光火辣辣地灼燒著皮膚,隊員巡邏一個片區需要30分鐘,守一個班次就是8個小時,但卻沒有一個人中途退出。在今年8月的極端高溫天氣下,圓滿達成森林防火“零事故零損失”。
當被問到為什麼會自願參加這個巡山隊,大家表示,源於志願精神早已成為根植於郭家沱居民內心的文化基因。
由街道發起的“百姓衣櫥”志願服務項目,9年時間裡,參加的志願者從最初的20余人發展壯大到300余人,累計募集、捐贈各類愛心物資17萬余件,開展各種愛心志願活動700余次。
成果共享
以“心願圓夢”增強城市柔韌性
今年建軍節前,一場擁軍優屬活動在郭家沱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舉行,幾十名退役老兵齊聚一堂,歡慶自己的節日。“現在不管是開展活動還是組織聚會,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場地,這裡就像我們老兵的家。”退役軍人熊艷華的心聲代表了郭家沱街道1600多名退役軍人的感受。
2019年,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的成立,把大伙兒希望更好服務和關愛轄區退役軍人的心願變成了現實,服務站受退役軍人事務部肯定並在2021年成功創建“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這也正是街道完成居民“心願清單”項目的一個縮影。在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郭家沱街道在轄區內多個重點場所創新設置“心願箱”,長期、廣泛收集居民群眾“心願”,通過居民許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派單、相關主體單位承辦和群眾評價,把解決居民群眾訴求作為基層治理的務實舉措。
一年多來,郭家沱街道“心願箱”收件639個,派件639個,回件623個,解決率97.49%,這一串數字的背后,是民生問題的解決、社會矛盾的化解、基層治理水平的提升,也是發展成果共享的生動實踐。(錢秋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黔江:吊瓜紅了採收忙
- 人民網重慶10月12日電 (馮文彥)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小南海村把吊瓜作為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產業來發展,利用集體經濟流轉撂荒地,建起130多畝吊瓜基地,並與吊瓜籽廠家合作,使吊瓜成為了訂單產品。時下,吊瓜成熟,像小燈籠一樣挂在藤蔓上。…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