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售5000台數控機床背后的“數字密碼”
借力智能化改造華麗轉身,“加工企業”宏鋼數控成研發型高新技術企業
宏鋼數控智能化車間生產現場。(受訪者供圖)
過去,如果生產設備出現故障,技術人員往往要圍著這些“鐵坨坨”打轉轉,甚至要請設備供應商的維修人員坐飛機、趕火車來現場處理,有時一個設備維修要耽誤好多天,嚴重影響生產效率。而現在對於重慶宏鋼數控機床有限公司(下稱宏鋼數控)來說,這種情況再也不會出現了。
在對設備進行運營維護時,工作人員隻需通過電腦端或手機App,使用趨勢圖分析、指令下發等功能,即可實時查看設備參數狀態,並將數據傳輸給專業維修人員,由后者進行遠程技術服務和故障處理。智能化,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宏鋼數控是一家研發型高新技術企業,產品主要包括高精密智能數控機床、氣門類數控機床等多個類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等,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10月20日,宏鋼數控董事長汪傳宏表示,制造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可稱為“借船出海”,即通過智能化這艘“船”,將產品更快地銷往市場“彼岸”。
一次海外取經種下“智慧種子”
九龍坡區西彭工業園區,一棟用紅磚和玻璃幕牆建成的廠房,格外醒目。
這是宏鋼數控在2019年底建成投用的“智能工廠”,其通過“雲智造”管控平台,實現了機床加工制造、部件裝配、總裝檢測等各環節的數字化。
“沒有好機床就造不出好產品,沒有先進的機床設備,就不會有強大的制造業。機床是科技創新結晶和先進技術代表。”在汪傳宏看來,機床設備,是名副其實的“工業之母”。
企業成立之初,宏鋼數控主要從事機床改造加工。當時重慶汽摩制造業崛起,這讓宏鋼數控的市場訂單一度“爆棚”。隨著市場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著眼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宏鋼數控迅速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走原創路線,自主研發、生產機床產品。
而要想在這個高技術含量的領域立足,唯有靠技術創新。
2013年,汪傳宏帶領企業管理層前往日本一家制造工廠觀摩學習,大開眼界:該工廠此前加工一個零件需要10分鐘,而在完成設備智能化升級后,這一工時縮短至1分鐘。
海外取經,為企業種下一粒“智慧種子”。此后,宏鋼數控加大技術投入,引進全自動生產線,組織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到國外同行企業學習,聘請國內外專家負責企業技術管理等,拉開了向智能工廠轉型的序幕。
打通智能制造運維全產業鏈
隨著“取經”不斷深入,汪傳宏逐漸認識到,宏鋼數控與國外同行的最大差距之一,是在生產制造全流程中,缺少用數據軟件系統對各類生產信息數據進行歸納整理。於是,他花大價錢購買了一套智能制造軟件系統。
“系統買來了,但裡面是‘空的’,需要不斷填充各類生產數據,這個工作量非常大。”汪傳宏說,一套軟件系統包含太多需要填充的數據內容,如財務、運營、售后等各種數據。當時,有部分員工提出質疑,認為花費大力氣去做數據填充,“費力又不討好”。
企業轉型要改變的不僅是工藝設備,還有員工的思維方式。為此,汪傳宏定期組織員工去市外、國外學習,還邀請國內外專家走進企業“傳經布道”。同時,他還斥資買入當時全行業最先進的機床加工母機,讓員工近距離體驗智能設備的“魔力”。
幾年前,宏鋼數控與重慶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將所有生產設備接入后者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由該平台監控企業生產設備運行情況。正是通過以上的“軟硬兼施”,宏鋼數控不斷植入“智能因子”,打通了廠內智能制造、廠外智能運維的全產業鏈。
每年5000台機床銷往國內外
智能工廠,真的能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嗎?
在企業轉型初期,宏鋼數控不少員工包括汪傳宏本人都一度有這樣的疑惑。但是很快,他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以前缺乏數據分析,不少生產環節隻能靠‘拍腦門’決策,如今通過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大家不僅可以及時找出最優工序,還能在第一時間提出解決方案。”汪傳宏說。
當所有生產環節通過數據“說話”后,企業每名員工全天的生產效率是多少、合格率是多少,都一清二楚。同時,通過公開整個產業鏈各流程數據,員工也能清楚地看到企業生產現狀和發展方向,大家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更強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生產效率和生產設備“健康度”的大幅提升——企業形成數據收集、設備診斷、運行狀態可視化等“智慧能力”,設備管理效率提升30%,產品合格率、設備配件預測保養能力明顯上升,設備維修期縮短了30%。
生產流程智能化、數字化讓宏鋼數控的研發能力、生產效率大幅上升,企業實力明顯增強。目前,該企業每年至少有5000台數控機床銷往國內外,打響了市場知名度。
“讓制造系統向智能制造系統發展,推動工廠生產全流程實現智能制造數字化,這就是宏鋼數控的‘升級竅門’。”汪傳宏說,有了“智能工廠”作為技術支撐,宏鋼數控正計劃“二次升級”,發展成為智能制造設備服務商,讓更多“重慶智造”數控機床走向國內外市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