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廣泛利用各種資源建設養老服務網絡

聚點成網 多層照護

本報記者 王崟欣 王欣悅 姚雪青
2022年10月25日11: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建設“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中心帶站”搜集養老需求精准匹配服務、智慧平台養老數據實時監測……各地多措並舉,逐步形成區縣、街道、社區等多個機構和家庭相互支持的多層次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個性化養老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25日 13 版)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25日 13 版)

  設施步行可及

  服務全面完善

  上午10點半不到,家住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安泰街道烏塔社區的趙毅大爺就來到安泰街道智慧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食堂。從家出發,趙大爺走到這裡隻需3分鐘。

  自己孤身一人,過去,趙大爺吃飯問題最頭疼——怕麻煩、不愛做,常常就糊弄著吃。

  2021年10月,福州市入選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同月,福州出台《福州市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工作方案》,方案多次提及兼顧老年人的便民訴求。今年8月,福建省明確提出構建城區“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在養老服務、看病就醫、文化體育等方面進一步滿足老年人需求。

  安泰街道地處福州市中心城區,下轄4個社區,老年人口多。以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為契機,安泰街道根據轄區內老年人口的分布,考慮最適宜老年人的步行時長和距離,挑選街道中心點,建設安泰街道智慧養老服務照料中心。

  社區長者食堂離家近、菜品營養清淡,一餐10元,10多個葷素菜可選。非就餐時間,食堂就地變身“學堂”,老年大學的老師常來開設老年課堂。食堂二層,就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中心住著27位失能或半失能老人,10多位護理人員全天候守護著老人們的健康和安全。附近老人有需要,也隨時可以過來尋求幫助。

  醫院、影院、美食街、商圈、街頭公園、健身廣場……“統統步行就到。”趙大爺說。如今,在福州市鼓樓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標准實現全區覆蓋,以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為主體的養老服務網絡越發完善。

  “我們雖然老了,可也得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你說是不?”趙大爺笑得開懷。

  “中心帶站”服務

  精准匹配需求

  “婆婆身體怎麼樣?我們中心接到了您的離床報警。”

  “沒事!我只是去廚房喝了點水,不用擔心。”

  家住重慶市巴南區龍洲灣街道百節社區的謝奶奶今年93歲,腿腳不便,子女不放心其獨自在家。百節社區養老服務站助老員入戶走訪了解情況后,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上門為其安裝家庭養老床位,通過床帶、手環和可視對講等智能設備,實現對老人的24小時智能看護。

  “‘中心帶站’模式就是把各層級資源打通。由站點搜集家庭的各項養老需求,需要哪種服務,便由中心精准匹配。”巴南區民政局副局長陳雲峰告訴記者,為了全面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巴南引進14家專業養老服務企業,對區內建成的304個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鎮街社區養老服務中心2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112個、村級互助養老點172個),通過“中心帶站、服務進家庭”模式實行社會化運營。截至目前累計服務超52萬人次。“家庭個人養老能力有限,站點資源也有限,我們就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力量來彌補。”

  家住巴南區花溪街道的杜華君老人,今年63歲,因意外失去自理能力,家人將其送入花溪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全托管,中心專業的醫療照料,讓杜華君老人半年便痊愈。如今杜華君老人選擇搬出家,住進中心養老。中心有書法、防跌操、聲樂等多種老年興趣班,還經常有一些文藝匯演、集體生日等活動,杜華君覺得生活越來越有意思。

  花溪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成后,與18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和2個村級養老互助點管理相聯、資源互補,實現護工團隊、醫療團隊、文娛團隊等人力資源服務下沉。在花溪街道紅光社區養老服務站,記者看到,10多位老年人正依次進行中心護工團隊的健康檢查。今年已經83歲高齡的劉隆碧對社區養老服務站豎起了大拇指。“從家裡走到社區養老服務站,隻用8分鐘。中心工作人員時常送醫療到站點,態度好,服務也周到。”劉隆碧腿腳不便利,現在每天都會定時來養老服務站做理療。

  以老人居住地為中心,巴南通過“中心帶站”模式,畫出了一個個“一刻鐘養老圈”。這背后,還有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政府通過無償提供場地、延長租期、租金優惠、資金補助等方式委托社會運營,鼓勵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參與,同時委托第三方機構,採取“線上抽檢+線下實檢”方式,對運營單位進行績效考核評估,保証社會化服務優質可持續。

  同時,政府監管也不缺位。在巴南區智慧社區智慧養老雲平台,一張大數據圖讓全區養老陣地分布情況一目了然,實現養老服務全流程網辦,居家養老服務數據實時監測。

  支撐網絡立體

  居家養老便利

  中午11點不到,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街道燕華花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的銀發助餐點裡,陸續來了10多位老人。今天的菜單已貼在了窗口醒目位置:除了5個套餐之外,還有兩大葷兩小葷兩素菜可供選擇。67歲的社區居民王永銀在機器上刷了助老卡,對照年齡組,花了7元錢,選擇了套餐1——魚頭豆腐、冬瓜海米、一飯一湯。

  王永銀告訴記者,他的老伴兒大多數時候住在兒子家幫忙帶孫子孫女,他患上了青光眼后視力不好,炒菜做飯這些細活干不了,“菜新鮮,天天換,還便宜,我常來吃。”從家裡到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站,僅有短短兩分鐘的路程。

  吃好飯,王永銀來到服務站一樓的健康小屋裡稱體重、量血壓。“最近氣溫變化大,您更要多注意身體。”工作人員提醒道。

  燕華花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負責人謝正悅介紹,服務站輻射該社區3個小區共920多名60歲以上老人,一樓設有助餐點、助浴、圖書室和電腦吧,二樓可以提供健康保健、日間照料等服務。此外,服務站日常還組織各類為老活動和講座。王永銀很喜歡參加養生保健和防電信詐騙類的知識講座,還參與過重陽節吃長壽面、中秋節做月餅活動。

  “王師傅,別忘了明天體檢。”臨回家前,謝正悅提醒王永銀,街道為轄區60歲以上老人安排的年度體檢,預定在第二天上午。“記得呢,坐公交車10分鐘到!”王永銀告訴記者,燕子磯街道的智慧民生服務中心,設有社區居家中心老年大學課堂,老伴兒打算等孫子大點去上個書畫班﹔中心緊鄰衛生院,有個頭疼腦熱去看病很方便。

  走進王永銀的家,門禁處、廁所外、床頭邊,各有一個緊急呼叫按鈕,連接直系親屬和區級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系統。遇到緊急呼叫,會有人第一時間處理。廚房中和客廳裡,還分別裝有煙霧報警器和燃氣泄漏報警器。“都是去年7月中旬,社區幫我免費安裝的。”王永銀說,從家庭到社區到街道,從生活自理到半失能到失能,助老服務越來越豐富,支撐網絡越來越立體,居家養老也越來越便利。

  記者在棲霞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的綜合信息平台看到,目前全區共有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個、街道養老綜合服務中心9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52個、社區銀發助餐點140個、中心廚房9個。在居家養老板塊,享受補貼人數18603人、當年總服務人數48145人、當年總服務次數712209次、當日上午完成工單數2127個。

  棲霞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現有戶籍人口52.99萬人,60周歲老年人10.96萬人,佔比20.68%。面對大多數老人居家養老的需求,以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為樞紐,以街道養老綜合體為核心,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基礎,以便捷式銀發助餐點和智能化家庭養老床位為補充,已經建成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形成“發展有序、覆蓋全面、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