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他們為生命“守歲”

重醫附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門診,患者有序排隊看病。陳琦攝
1月20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本應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但對82歲的向爺爺來說卻格外溫暖,也一如許多市民與醫護人員的心境。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病房內,向爺爺即將出院。經過10余天精心治療,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一度危重的向爺爺症狀明顯改善,符合出院標准。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生王璞做最后一次“查房”,叮囑著向爺爺出院回家后的注意事項。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門診,彭麗教授正在為患者看病。陳琦攝
從早上8點多開始,重醫附一院呼吸科病房就陸陸續續有家屬來接患者回家。“看到患者們陸續康復出院,與家人團聚共度春節,我們非常欣慰。”王璞說,現在重症患者救治越來越順暢,重症病房也不像一開始應急那麼緊張了,床位周轉率漸漸回升。
早上9點,記者在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門診看到,陸續有患者前來就診。不過相比之前,患者數量有了明顯回落。“去年12月中旬以來,呼吸科四位門診醫生平均每天接診患者140余人次,最近較之前有了明顯下降,基本恢復到常規狀態。”呼吸科導醫台前,門診主管護師鄭建平介紹說。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ICU裡忙碌的醫生們。陳琦攝
王璞所在的病房專門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去年12月中旬,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決定將原來的普通病房改造成亞重症病房,專門救治重症患者。
“當時除了床位、設備外,醫護人員也非常緊缺。我們醫護人員被感染的也不少,很多醫護人員還沒徹底康復,隻要不發燒,身體稍微好一點就回來了。”王璞介紹,亞重症病房運行一個多星期后,醫護人員陸續返崗,“最困難的時候終於挺過來了,很高興大家渡過了這個難關。”
重症患者轉危為安,早日出院同家人團聚,是醫護們最大的心願。“春節來臨,我們全體醫務人員已做好充分准備,全力以赴守護百姓的健康。”王璞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新春走基層︱迎春從“頭”開始
- 人民網重慶1月30日電 (陳琦)“上班了嗎?我想剪頭發!”大年初七,發型師小龍的微信就收到不少顧客發來的消息,“昨天還沒上班,就有10多位顧客著急地問我們營業沒有了。” 1月29日,位於渝北區龍頭寺天江鼎城小區的一家美發店,發型總監小龍迎來了春節后開工的第一批客人。…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