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走進區域看發展

重慶江津:筑牢“綠色屏障” 打造綠色家園

2023年02月21日14:14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位於重慶江津的長江入渝第一島——中壩島持續開展生態系統修復,保護長江水環境。江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位於重慶江津的長江入渝第一島——中壩島持續開展生態系統修復,保護長江水環境。江津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重慶2月21日電 江津區是長江進入重慶市的第一區,轄區有重慶境內最長的127公裡長江岸線。近年來,江津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筑牢“綠色屏障”,培育壯大“綠色產業”,加快打造“綠色家園”,扎實推進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努力把127公裡長江江津段建成最美岸線。

每條河流有專人“照顧”

截至2022年10月,江津區8個市控及以上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佔100%,無劣Ⅴ類水質,長江江津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准。

這得益於江津區全面筑牢“綠色屏障”,補短板、強設施,深入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

“江津是長江入渝第一區,擔起上游責任,更要把好長江入渝‘首道關口’。”江津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吳鬆漾表示,保護長江是一項系統性、全面性、統籌性的工作,江津區以規劃為統攬,強化上下聯動,區域互動,全面筑牢“綠色屏障”。

吳鬆漾介紹,近年來,江津區編制了《江津區長江經濟帶發展暨城鄉融合總體規劃》《江津區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關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切實發揮規劃對推進長江江津段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引領約束作用。同時,與四川省瀘州市簽訂《長江河道管理協作聯動協議》《跨界河流(段)聯防聯控工作協議》,加強與永川、璧山等地流域協同治理。

除了建章立制,聯動協作,近年來,江津區還完成了城鎮污水管網建設234.5公裡,建成城鎮(園區)污水處理廠49座、農村污水處理站114座。深入進行長江岸線治理,實施“河長制”,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綜合整治,實現沿江169個排口“一口一策”精細化管理。

下一步,江津將在長江干流兩岸實施退耕還林、碼頭綠地恢復、場礦及堆積地綠地恢復、林地“天窗”修復等工程,提升青山“顏值”,扎實推進“兩岸青山、千裡林帶”建設。

培育壯大充滿“硒”望的綠色產業

富硒大米、富硒畜禽、富硒水產、富硒茶葉……江津的土壤裡,天然富含“硒”元素,讓江津擁有“中國生態硒城”的美譽。

“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深入挖掘特色生態資源,不斷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吳鬆漾說。

近年來,江津區因地制宜發展糧油、花椒、茶葉、蔬菜、果 品、畜禽、水產、中藥材等八大類富硒產業近200萬畝,富硒產業年產值突破100億元。打造“一江津彩”農產品公用品牌,培育富硒特色品牌 37個、富硒商標112件,認証富硒產品200余個。

以此為契機,江津也在全力培育健康產業,打造重要的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壯大醫藥產業,培育康養產業,依托良好自然資源,打造戶外體育運動旅游基地。

在江津,春賞花、夏消暑、秋觀葉、冬玩雪,一座四面山,四季玩法皆不同,這既是四面山的生態稟賦魅力,也是江津區立足四面山做大旅游品牌的結果。

江津區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推出覆蓋全區、帶動全域的“一江兩岸”都市游、津南大四面山生態游、津西古鎮民俗文化游、津北原鄉人文風情游、津東綦河畫廊鄉村游 5 條精品旅游線路。

此外,江津區還將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加快推動江津與渝川黔毗鄰地區文旅融合發展,與瀘州、宜賓、自貢、內江、永川、榮昌共同成立川南渝西文化旅游聯盟,共同打造中國康養旅游“金三角”。

加快打造“綠色家園”

把家園變得更綠,是江津人民共同的願望。

“‘綠色家園’的建立,其實是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紅利、綠色福利’。”吳鬆漾表示,目前,江津正在加快“無廢城市”建設,全力構建“全鏈無廢”發展體系,大力推進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年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 197.17萬噸。推進農業固廢綜合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實現廢棄農膜等面源污染物回收全覆蓋,廣泛開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五 料化”利用。推進生產生活垃圾循環利用,引進德國預處理及厭氧發酵系統對餐廚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和資源化利用。

“無廢城市”建設不僅推進了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也為人居環境改善提供了重要前提。江津以街頭綠地和小區綠化為點,道路綠化為線,公園、廣場、游園為面,建設城市公園20余個,“公園城市”逐漸成為江津區的新標簽。同時,深入實施鄉村綜合整治和鄉村改造提升工程,黃庄農業嘉年華、魯能美麗鄉村等示范點初具規模。

吳鬆漾表示,江津將以富硒的獨特資源優勢,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推廣“全民綠色”生活方式,營造全社會綠色生活環境,為長江江津段描上“綠色”的一筆。(胡虹、帥約鑫)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