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故事
劉希婭代表:聚焦教育一線,為教育高質量發展鼓與呼

劉希婭代表。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重慶2月22日電 (劉政寧、姚於)“針對近年來基礎教育受校外培訓機構影響,導致教育生態被破壞、引發社會群體焦慮的亂象,我連續三年提交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相關建議,提出加強招生環節治理等建議,得到有關方面高度關注和積極回應。”2023年全國兩會前,全國人大代表,謝家灣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劉希婭繼續聚焦教育一線,為教育發展建言獻策。
作為連任了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近五年來,劉希婭旗幟鮮明亮出代表身份,通過深入全國20余省市實地調研、利用個人自媒體平台等收集民情民意,五年提交議案建議52份。她立足崗位建言獻策,攻關教育痛點難點問題,為教育高質量發展鼓與呼。
據了解,在教書育人方面,劉希婭帶領謝家灣學校教師十余年來堅持發展素質教育,以“紅梅花兒開 朵朵放光彩”為主題推進學校文化建設,賦予紅岩精神教育新內涵,讓紅岩精神煥發時代新光彩。
同時,她還帶領學校以學習方式變革為載體,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優化學習生態,探索出學校低負擔高質量素質教育育人模式,榮獲第三屆中國質量獎,減負提質辦學實踐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工作案例,不斷拓展減負提質育人經驗在更高學段、更廣范圍的實踐路徑。
“圍繞教育發展中的問題,我已經連續七年提出修訂課程設置方案,在新發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2022年版)》中,基於謝家灣學校課程改革實踐的多條建議被吸收。”劉希婭介紹,自己提出“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合理使用人工智能”“優化中考機制”等教育領域相關建議,得到各部門的積極回應落實。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在履職中,劉希婭也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就群眾關切的問題,連續多年提出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下稱《未保法》)的議案,列席參與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多次參加《未保法》修訂座談調研並發言,提出20余條意見都得到了採納,如: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學校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學生集體補課等。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劉希婭結合辦學三十年最真切的感受,和全國觀眾討論素質教育,“教育就是要有因材施教的策略和有教無類的情懷”等觀點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和討論。
“回望五年履職經歷,我越來越深刻感受到,人大代表不僅是一項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劉希婭表示,自己將滿懷敬畏之心,強化代表意識,增強履職使命感,擔當履職責任,不斷提高履職能力。新一屆履職即將開啟,自己也將始終牢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發揮代表的政治性、廣泛性、代表性,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竭盡所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