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生命“必修課” 渝中區學校開展急救技能培訓會

“評估現場環境、判斷意識呼吸狀況、迅速呼救、胸外按壓、開放氣道……”3月14日,2023渝中區學校急救技能培訓會在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校舉行,來自渝中區56個學校的AED管理員、校醫保健教師、體育教師、班主任組成的167人參與培訓,共上一堂生命“必修課”。
“‘救’在身邊 校園守護”。當天, 培訓內容結合校園應急救護實際需求,納入心肺復蘇術(CPR+AED)、氣道異物梗阻解除術、骨折包扎固定等常見、重要的公共衛生應急技能。在“校園安全無小事,緊急救護很關鍵”的思想共鳴下,參訓老師踴躍答題,積極互動,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理論知識學習結束后,學員分組“一對一”進行急救技能操作培訓,在完成心肺復蘇操作與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理論(以下簡稱AED)、實操等各項考核后,共有139人取得了重慶市紅十字會公眾應急救護員証書。
理論學習。渝中區教育委員會供圖
本次培訓會由渝中區教育委員會、區教育行業紅會聯合舉辦,按照渝中區教委要求,參訓教師回校后將繼續組織開展校園內二次培訓,進一步筑牢守護師生生命健康的長城。
“拿到証書是欣喜,而更多欣慰是自己掌握了更多突發情況緊急施救的技能。”渝中區中山小學校二年級班主任肖琪談到,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師生安全保障,班主任、教師在每周、每學期都要進行高頻次、各領域的技能培訓。本次系統性培訓會后,相關知識、技能,特別是AED的應用受到不少老師的詢問關注,學校也已經著力安排校內二次培訓分享。
“AED的使用在本次培訓中尤為重要,作為最佳急救手段和設備的心肺復蘇術工具,公眾知曉率、使用率和掌握率卻面臨‘三低’窘境”。渝中區教委介紹,今年渝中區為全區中小學配置的AED已經全面落地到校,這次培訓則是進一步推動師生健康保障工作的務實舉措,確保師生在危急時刻會用、敢用AED,意義重大。
實操演練。渝中區教委供圖
“通過本次的培訓會,對緊急救護有了更為深入、全新的體會。”來自渝中區解放西路小學校的曾子航既是美術老師,也是一名兼職校醫保健教師。她談到,早在2017年就已經取得了應急救護員証書,幾年來在區教委及學校的統籌安排下,從未間斷學習。相較於以往AED的使用,現在配置的設備操作也更為便捷簡單,給予了校園安全更為有力的保障。
據悉,近年來,渝中區持續抓實抓細“校園守護”各項措施,大力培養救護師資,通過創新模式普及師生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以實操技能培訓、比賽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了校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有效推進了渝中區青少年健康成長。
培訓會現場。渝中區教委供圖
會上,渝中區教委副主任楊斌表示,校園師生的平安健康是保障教學持續的基石,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技能是保護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重要舉措。渝中區教委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和健康,為提升校園應急處置能力,從2010年起就建立了救護培訓定期機制,每年組織全區中小學校醫和保健教師開展應急救護專項培訓,積極促進教師專業化資格化培訓。本次培訓會系統性推進后,還將於4月舉行渝中區教育系統教職工應急救護接力比賽。(林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