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重慶探索“積分制”“院落制”等鄉村治理形式

鄉村善治氣象新

本報記者 劉新吾
2023年03月24日16: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4日 18 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4日 18 版)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重慶市探索推行“積分制”“清單制”“院落制”等鄉村治理形式,把農民組織起來,有效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強。

  春耕時節,璧山區福祿鎮斑竹村村民黃學元到鎮上趕集,他走進鎮中心積分超市,掏出積分卡,張口就問:“我用積分換點種子,行不?”

  “你積分卡裡有40分,可以兌1斤稻種。”

  黃學元樂呵呵地接過稻種,“我要再努力點,多賺點積分!”

  黃學元的積分來自人居環境評選,他不僅注重保持自家環境衛生,還時常當志願者宣傳垃圾分類。他對自己的努力感到很驕傲。

  小積分帶來大變化。斑竹村黨委書記羅亞倩說:“‘積分制’推行以來,村裡形成了‘積分可貴,積分光榮’的良好氛圍,大家比學趕超、共同進步。”

  “我們的‘積分制’與村集體經濟有機聯結,村民和村干部發展產業的動力更足了。”福祿鎮黨委書記何齊柏介紹,村級組織每年拿出集體經濟上年純收入結余的30%,作為積分獎池資金,按積分多少分配給村民。

  在重慶,“積分制”創新遍地開花:銅梁區用積分“攢”出鄉村文明新風尚﹔石柱縣把積分延伸到發展產業、助力公益等各領域,璧山區正興鎮在“積分制”基礎上獎優罰劣……目前重慶市已有6883個村推行“積分制”,佔行政村總數的78.5%。

  渝北區統景鎮遠景村柑橘基地裡,果樹成行。“今年,第一批柑橘將要挂果,預計能增加6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村支書游小峰介紹。

  曾經,村干部忙於應付各種事務性工作,對發展經濟投入精力不夠。

  2018年,渝北區推行“清單制”,明確工作責任。其中,自治清單梳理確定村級組織發展集體經濟、調解糾紛、整治人居環境等23項自治事項,強調要明確主責,帶動群眾共同發展。

  明主業,減負擔,干部更能聚精會神謀發展。遠景村“兩委”組織召開院壩會,商議如何發展產業。村民們充分討論后,決定種植柑橘,套種油菜、大豆。“‘清單制’實施后,村干部牽絆少了,有更多精力琢磨產業。”游小峰說,接下來要謀劃如何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附加值。

  “清單制”在重慶各地生根發芽,村級組織減負近三成。農村基層組織“鬆綁減壓”,聚力謀發展。去年,渝北區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實現村均經營性收入185.6萬元。

  “走,就從東邊袁鐮銀家開始吧。”一早,鄭伯楊拿著冊子,拎起喇叭,約上院子裡負責評議的幾個村民,挨家挨戶給環境衛生打分。

  鄭伯楊是江津區李市鎮黃桷村王家岩院子的“院長”。黃桷村被分成28個院落,每個院落都推選出了一位熱心的“老鄭”,負責衛生監督、政策宣傳、矛盾調解、社情民意反饋等工作。“‘院落制’把鄉村治理半徑縮小到村民熟悉的院落中來,服務前移,也能更好凝聚群眾力量。”李市鎮黨委書記王忠彬說。

  王家岩院子是個縮影。重慶市鼓勵探索“院落制”,以自然村落為基點,每30戶左右設立“大院”,推選鄉村“五老”、新鄉賢等任“院長”,細化治理單元,破解村大面廣治理難題,有效促進鄉村發展、鄉風文明。目前,重慶已有32%的行政村實施了“院落制”。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