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来真好看】三张笑脸 诉说各自的脱贫故事

胡虹  陈琦  黄亚辉

2020年08月05日00:26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前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展现西部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奔小康征途上攻坚克难、脱贫摘帽的动人场景、创新做法和亮点成效,反映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重庆市委网信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四川省委网信办、云南省委网信办、甘肃省委网信办、青海省委网信办协办,华龙网承办的“你笑起来真好看——决战脱贫攻坚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8月3日启动,将通过短视频、H5、MV等多种形式展现脱贫攻坚成果。

  8月4日,全国网络媒体记者云端看巫山,走进巫山县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致富带头人,聆听他们在脱贫一线的奋斗故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巫山县位于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脉交汇,因生态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景点众多,历代文人骚客,都为巫山和巫山神女写下灿若繁星的诗篇。而后,却因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大多“养在深闺”,加上产业发展乏力,这里成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巫山对全县农村人口进行了全面筛查,识别贫困村120个,贫困发生率达13.7%。面对这些数据,巫山举全县之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产业铺路,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鼓起群众腰包……

  2018年8月,巫山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这些脱贫对象的一张张笑脸,或明朗或真诚或朴实,每一条刻在笑脸上的细纹,都娓娓述说着当地人民努力脱贫的辛劳和收获。

  龚克艳。重庆市巫山县融媒体新闻中心供图

  “卤蛋西施”的致富路

  山路蜿蜒,风景秀丽。沿巫峡口南侧的301省道盘旋而上,车行八、九公里,就能看到一栋崭新的白色小楼,还没靠近,浓香的卤味就随风而来。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艳姐农家乐”,它是来往游客和司机歇脚的“服务区”,也是带动乡亲脱贫的“中转站”。农家乐的老板叫龚克艳,有“卤蛋西施”之称的她不仅靠自己的双手走出了“舌尖上的致富路”,更带动周边的乡亲们脱了贫。

  2008年,龚克艳告别在深圳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她和丈夫在紧邻省道的自家房门前建了个加水站,为来往汽车加水,每年收入1万元左右。

       渐渐地,他们在为汽车加水的同时,又开了一家小吃店,专门向路过的司机、乘客售卖卤鸡蛋,生意越来越红火。尝到甜头后,他们又进行“扩大再生产”,开发了卤猪蹄、卤豆腐、卤牛肉、豆腐干、卤魔芋、卤鸭脖等菜品。

  去年,龚克艳夫妇在与老房子一街之隔的地方修起了一栋小楼,经营了11年的“卤蛋西施”小吃店摇身一变成了“艳姐农家乐”,不仅店面扩建到200多平方米,餐桌也由从前的8张增加到12张。扩大店面规模后,龚克艳夫妇在小吃店的基础上新增了民宿经营等业务,吸纳村里的留守妇女、贫困户就业。

   “我的家就住附近,在这里务工,2500元一个月,比种田还是要划得来些。”在店里打工的龚翠兰告诉记者,目前店里的8名员工都是附近村民,每月2500元的工资和免费用餐的待遇,明显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坐在窗明几净的新店里,顾客透过窗户便能看到“巫山云雨”的美丽景色,一饱口福的同时更能大饱眼福。现如今,“卤蛋西施”已经成为了巫山自力更生、致富奔小康的一张名片。

       龚克艳盘算着,未来,她的“艳姐农家乐”还将在管理和服务上努力,带领更多的人致富奔小康。


  聂章华。重庆市巫山县融媒体新闻中心供图

  废弃石榴林 摇身变成城市景观树

  起苗、捆绳、搬运......双龙镇花竹村的村民有点忙。看着一棵棵两、三米高的石榴树拔地而起,他们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笑容挂在脸上。不久前,重庆一家园林企业赶来收购了村民们准备废弃的石榴树。

  “本以为挖出的石榴树只能当柴烧,没想到,政府帮忙联系到买家,这又让我们多了笔收入。”果林下,聂章华的儿子聂海一边察看幼苗长势,一边高兴地说。

  据介绍,这片石榴林共计有260余亩,是村民们十几年前外地东引进的。去年,双龙镇大力发展脆李产业,号召村民们种植脆李,该村的种植大户聂章华决定把这片石榴林流转过来,发展脆李产业。

  驻村工作队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都觉得非常可惜,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将这些石榴树利用起来,将其变废为宝。

  通过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2019年底,两家园林企业负责人前来双龙镇实地了解了石榴树的生长情况之后,觉得这些石榴树非常适合当景观树,所以当即决定定购一批。在了解到这些树是从贫困户手中收购之后,他们还主动把原定的110元每棵树涨到了130元一棵,让贫困百姓获利更多。

  “600棵树,一棵树130元,总共卖了七、八万块钱,给我解决了经济难题。”说到这事儿,聂章华笑的嘴都合不拢了。拿着这些钱,聂章华在原有的400亩脆李种植上又扩大了产业。

  他儿子聂海作为村里培养的技术骨干,在管护好自家脆李园的同时,还为村里其他贫困户提供技术帮扶。去年,脆李亩产达3000多斤,他实现纯收入十余万元,成为村里种植脆李大户示范。目前,花竹村已发展1580亩脆李,共带动全村63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聂章华说,现在脆李种植赶上了好势头,他要在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争取把脆李发展得像满山开遍的石榴花儿一样红红火火。


  刘敬春。重庆市巫山县融媒体新闻中心供图

  “金葡萄”串出“脱贫果”

  “我会更加的努力,好好干!”看着手中的“最美脱贫榜样”的荣誉证书,双龙镇安静村的刘敬春简单而坚定地说,脸上是朴实的笑容。

  然而,这一笑的背后却是刘敬春10年的光阴的磨砺与沉淀。

  2010年,是刘敬春生命的一个转折,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给家里带来幸福和欢乐,也让刘敬春痛并快乐着。孩子患有先天性唇裂,就在东奔西走为儿子凑齐手术费,做完手术后的一年,刘敬春本人又患上了腰椎结核,并因治病欠债20余万元,瞬间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陷入了困境。

  “当时孩子这样子,再加上自己腰椎半瘫,在床上躺了半年多,自己爬不起来,又欠账,那时候几乎陷入绝望的状态。”刘敬春说,“还好,扶贫政策给我带来了希望。”

  2013年,刘敬春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享受大病医疗救助政策。国家政策虽好,不过要想真正过上好日子,刘敬春明白,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

  2017年,在身体逐渐好转的前提下,刘敬春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将邻村一个管理不善面积110亩的葡萄园盘了过来,他决定种下“金葡萄”,结出属于自己的“脱贫果”。

  盘下葡萄园后,每天清晨,刘敬春便赶赴位于6公里以外的邻村葡萄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段时间是葡萄管护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加强管护将直接影响今年的产量和质量。”

  葡萄的产量、质量再好,但也避免不了销售带来的难题。2019年,刘敬春的110亩葡萄开始全部进入丰产期,年产量达到2万斤,在通过朋友圈、市民自行前来采摘的方式,销售了1万多斤之后,剩下的却怎么也卖不出。

  “那时候,看到这么好的葡萄卖不出去,心里又痛又急,幸好,村里第一书记王涛知道情况以后,就主动利用他的资源,帮我把剩下的几千斤卖了,同时,也让我的葡萄在重庆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刘敬春回忆说。

  熬过了寒冬,春天总在不经意间到来。现如今,刘敬春的身体已经基本痊愈,孩子也正在上小学。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不仅贫困户的帽子早已被扔的远远的,刘敬春还主动申请退出低保。

  谈起以后的生活,刘敬春朴实一笑,他表示十分有信心。今年,预计葡萄的产量将达到3万斤,产值实现20万元。

(责编:陈琦、张祎)

本网专稿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