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场实时监控 远程给出维修方案

中国海装实现千里之外“悬丝问脉”

2020年10月16日08:57  来源:重庆日报网
 

  10月13日,两江新区礼嘉片区一栋并不起眼的办公楼里,一块硕大的LED屏上,显示着一幅布满星星点点的中国地图。这里,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的数据中心。

  地图上的每一个星点,对应着一座风力发电场。全国数十个风力发电场上千台发电机组的实时运行情况,一目了然。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手段,中国海装不但实现了对发电机组的实时监控,还能远程分析判断故障并给出维修方案,足不出户就能指导现场人员完成检修。

  这种类似于传说中中医“悬丝问脉”的方法,让这家企业把风力发电机的运维成本降低了1/3。

  去年末的一天,内蒙古正镶白旗乌宁巴图风电场,监控室的显示屏上发出预警。按照提示,工作人员停掉其中一台风电机组,爬上机舱,径直打开发电机箱盖,更换掉其中的一个配件。1小时内,巨大的叶片恢复旋转。要在以前,作这样的检修动辄需要几天时间。

  中国海装智慧能源数字模型研究所所长陶建权介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涉及上万个元器件,结构复杂,故障率不低。一个陆上风力发电场,一般由数十台风力发电机组成,现场工作人员时常都要“出诊”。而风电机组通常位于不同的山头,工作人员上山下山,检修一次光赶路就要一整天。

  除了上山下山耗时耗力,更麻烦的是难以准确找到故障点。为了排查故障,工作人员有时甚至要拆开全部系统,逐个检查。而一台风力发电机停机1小时,至少要少发2000度电,一天下来,就是几千元损失。

  “风电场每年的常规保养成本至少要60万元,整个行业不堪重负”。陶建权透露,最高峰时,我国有80多家风电装备生产商,目前已缩减至10余家。

  2017年,中国海装启动大数据智能化改造。他们在风力发电机各个设备系统分门别类地装置了传感器,谁“有病”,谁就会主动“喊痛”。传感器数据通过电信运营商光纤通道接入位于重庆的大数据中心,员工们足不出户,就能把遍布全国的风力发电机管起来。

  有了大数据智能化加持,中国海装的设备检修和维保效率大幅提升。据悉,一般故障检修,以前需要3-5小时,现在只需1-2小时。大部件检修或更换,以前需要1-15天,现在只需8小时-3天。同时,运维成本减少约1/3,发电量也提升了2%以上。

  本报记者 吴刚

(责编:陈易、张祎)

本网专稿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