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引起时代记忆,重庆有2138个“王成”

父亲为他取名“王成” 希望他有家国担当

2020年10月23日07:15  来源:重庆晨报网
 

  10月2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纪录片《英雄儿女》引起不少人对于那段历史的记忆。与此同时,1964年公映的电影《英雄儿女》作为时代记忆,也被不少网友提及。在电影《英雄儿女》中,高喊着“向我开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王成,是一代人心目中的英雄。

  昨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公安民生警务平台上查询到,在重庆,有2138个“王成”,其中,97%为男性,3%为女性。60岁以上的有48人,20-60岁的有1946人,6-20岁的有140人,6岁以下的有4人。

  “在我出生的那几年,只要一听我的名字,别人就知道肯定是因为《英雄儿女》。”53岁的王成是重庆永川人,上世纪90年代末从部队转业后“下海”经商,现在在河北石家庄做生意,在他的记忆中,已经很久没有人把他的名字和《英雄儿女》联系起来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很多都不知道这部电影。”

  王成的名字是父亲根据《英雄儿女》的电影取的,当时还没有电视,王成家所在的国营矿上每周会在球场上放电影,王成出生时,《英雄儿女》虽已上映了几年,但仍是院坝电影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

  王成的妈妈怀孕时,父亲王师傅就已给孩子规划好了,儿子就叫“王成”,女儿就叫“王芳”,那是《英雄儿女》里王成妹妹的名字,“我奶奶说王成在电影里最后牺牲了,兆头不好,还被我爸批评了,说要学习英雄的精神。”

  王成回忆,爸爸没有文化,但时常会对他说给他取名“王成”的原因,“希望我能和电影里的王成一样,有家国担当。”20多岁,王成在父亲的鼓励下入伍当兵。

  最近几天,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重播了《英雄儿女》,王成专门和妻子、孙子一起又看了一遍,“虽然没有做什么保卫国家的大事儿,但我还是觉得,我这辈子也行端坐正,对得起这个名字。”(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责编:陈易、张祎)

本网专稿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原创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

原创

一图看懂:上合数字经济论坛为何在重庆举办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将在重庆举行,确认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实现了上合组织国家代表参会全覆盖。…【详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