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头图

升颜值、提气质、增功能、添智慧——

专家建言两江新区公园品质提升

2021年12月09日07:58 | 来源:重庆日报网
小字号

  悦来会展公园。(两江新区供图)

  园博园。通讯员 肖英红 摄/视觉重庆

  九曲河湿地公园。通讯员 蒋锐 摄/视觉重庆

  礼嘉智慧公园。通讯员 张国尧 摄/视觉重庆

  截至12月8日,重庆日报和两江新区联合主办的“百园之城·全民问计”活动已正式启动一周。一周以来,活动主办方累计收到约500条为两江新区“百园之城”建言献策的“金点子”,公园获得“赋能数”超过15万。

  如何进一步为公园赋能,全面提升公园品质?近日,重庆日报记者邀请市风景园林规划研究院院长黄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园林事业部总经理杨静分享了各自的心得。

  他们建议:从景观、文化、功能、智慧四方面下功夫,提升公园颜值、气质、功能值、智慧值。

  升颜值

  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丰富感官体验

  景观是公园的“门面”,大多数人对公园的第一印象,便来自公园的颜值。

  “两江新区对公园景观打造相当用心,‘春花’‘秋色’的特色景观深受市民喜爱。”杨静称赞了两江新区公园的高颜值,但她也指出,景观的设计需要不断更迭,探索更多元化的景观呈现。

  为此,杨静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大胆采用更多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景观不光可以通过眼睛来观赏,更要能刺激不同的感官体验;二是多从概念入手进行创新,如利用热岛效应、生态问题、心理缓释等概念,在形成特色景观的同时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三是增加不同景观体验,在延续“花”“叶”的植物景观同时还可以增添“观草”“观石”类的体验。

  杜春兰将眼光放在如何提升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度上。她提出,“百园之城”的100多个绿色斑块,如何与蓝绿基础设施(指自然景观与公共空间结合、绿色空间与水管理系统连接的基础设施)相衔接,进而与更大的城市界面有效衔接,不仅关系到公园景观提升,也是当今国土空间规划视野下面临的课题。

  黄建参与过许多公园景观打造,他以照母山森林公园的景观打造为例,指出景观打造应该按照建立认知—摸清本底—形成定位—构建策略—营造场景的顺序,在实施前做足功课、找准定位。

  提气质

  文化主题要让入园者产生美的联想

  景观是公园的颜值,文化则是公园的气质。公园的文化有多重要?杜春兰说:“景观是底,文化是魂!”

  杜春兰认为,公园设计和建造,要注重生态本底与人文禀赋价值的最大化。

  “最大化”并不意味着文化的泛化,文化的打造不能泛泛而谈牵强附会,而是要在对场地及周边现状的调研和认真解读基础上,审慎地选择文化主题及其呈现方式,同时要把握好空间、序列、尺度、材料等要素。

  哪些文化元素可以在公园中呈现?杜春兰提出一个判断依据:文化的主题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产生美的联想。

  由于各个公园所拥有的文化本底不同,黄建认为,公园的文化赋能要因地制宜。

  对于有历史底蕴和遗迹的公园,要明确“讲什么”“怎么讲”“讲多深”三个问题,根据公园的历史沿革、文化背景、时代记忆来理清故事主线,通过搭建不同形式的舞台来表达公园的文化内涵,借助与周边功能业态的联动来加深故事影响。

  缺乏历史文化元素的公园也有文化赋能的办法,关键是要选好文化主题。

  杨静列举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文化主题,包括与社会同步的科普内容,如垃圾分类、碳中和、低影响开发、灾害演练等;引发思考的命题性内容,如人与自然、宇宙、生命共同体、心理健康等;根据受众人群需求的内容,如体育、休闲、娱乐、消费、游乐等。

  增功能

  “公园+”为扩展功能打开思路

  提到公园,人们脑海中会立即浮现花草树木、游乐设施等元素,但其实,公园并不止是一个踏青赏绿锻炼的空间,它可以具备生态、生活、生产、消费、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

  关于公园的功能提升,有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公园+”的概念。

  黄建指出,公园的功能边际正在快速扩张,“公园+”可以打开扩展公园功能的思路。

  例如“公园+参与”。公园功能的拓展,一方面要拉近公园与市民的关系,将周边人群日常生活和工作引入到公园,上班族可以在公园开会、团建、锻炼,学生可以在公园开展自然教育、历史教育,这需要规划先行,在公园里布局具有复合功能的场地。另一方面要让市民参与到公园设计建设全过程中,实现人民公园人民建,人民公园为人民。

  又如“公园+社区”,可以将社区的功能融入到公园中,在公园中设置社区图书馆、便民服务站、健身步道等,作为社区功能的补充。

  “公园+产业”这一点,黄建与杨静的观点不谋而合。黄建认为,随着公园与城市功能不断融合,公园成为日常活动的“第三空间”,高端消费、文创、园艺等许多产业都可以与公园有机结合,拓展公园的产业功能。

  尤其是高端消费。杨静认为,消费场景与游憩场景重叠是一大趋势,光环购物广场就是一个“公园+商业”的典型案例。现在消费者对购物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光环购物广场室内室外自然场景的营造,让消费者获得边逛公园边购物的愉悦体验,成为一大特色。

  添智慧

  公园“黑科技”也要“接地气”

  随着大数据智能化在重庆蓬勃发展,一些“黑科技”走进公园,提升了公园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也带给市民独特的智慧化体验。

  “智慧元素的运用不能是盲目的。”黄建认为,运用智慧元素的目的,是让公园更好用、更好玩、更好看。因此,首先要从市民的角度出发,让市民游览更便捷,比如在公园中设置智慧导览系统、智能查询系统、自动售卖系统等等;同时,提升公园设施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比如增加智能健身驿站、智能体测仪、智能步道等多种智能设施;此外,可以利用智慧元素提升公园景观的多样性,丰富公园的层次、色彩,延长市民游玩时间。

  杜春兰也提示到,智慧应用要让人们享受大自然的阳光、空气,使公园充满活力,避免让公园成为各式各样“黑科技”的堆砌。

  杨静认为,让“黑科技”接地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杨静说,公园中各种智慧应用场景在设计上应对受众进行分析,选择具有互动体验的科技内容。如学习行为,在内容上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与清晰的吸引对象,并能捕捉当下热点;游戏行为需给参与人群设置目标、指引、竞争与结果;体验行为则需要脱离生活常规,带有独特的震撼效果。

  同时,杨静称赞了国内公园的智慧化水平:“不管是智慧设施、管理系统还是大数据平台,国内许多公园都比国外更完善。” 本报记者 王天翊

(责编:盖纯、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