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专题关注

前锋区“三铁”治理换来蓝天碧水好环境

2022年05月16日19:05 |
小字号

  近年来,广安市前锋区全力推动“发展保护”向“保护发展”转变,推进铁拳“治气”、铁腕“治水”、铁律“治土”,去年优良天数333天,达标率91%,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个省市考核断面达标率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厂(站)运行率100%、出水水质达标率100%。前锋区365家固(危)单位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87.2%,危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规范处理率分别为100%、90%、100%。

  铁拳“治气”守护蓝天白云

  “大爷,秸秆可以回收利用,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还容易带来火灾隐患。”连日来,前锋区各镇(街道)工作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秸秆禁烧宣传活动,号召广大群众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工作人员通过发放《秸秆禁烧宣传明白纸》,面对面向村民宣传秸秆禁烧的意义、讲解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并在显眼位置悬挂秸秆禁烧宣传横幅,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近年来,前锋区持续加强空气质量管控,坚持全面施策、重点监管、标本兼治,重点聚焦工业企业废气、建筑施工扬尘、车辆尾气等领域,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扎实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

  同时,前锋区将涉气重点企业纳入空气质量调控综合决策支撑平台监管,基本实现大气污染源从点到面在线管控“一张图”框架。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已完成1个省控标准站、9个微站建设;借智专家团队,实施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环保管家服务项目,适时采用激光雷达水平扫描或走航观测、VOCs走航等多种科技支撑手段,实时观测区域内的污染物分布特征,科学有效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铁腕“治水”筑牢生态屏障

  “环境美了,生态好了,前锋越来越宜居了!”茶余饭后,行走在芦溪河公园,河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居民陈前超乐在其中。

  芦溪河是前锋区水污染处理重点流域之一。近年来,前锋区按照“全流域统筹、全覆盖治理”的总体思路,将芦溪河流域分三段精准施策,通过实施洁水、净底、疏浚、美岸、固堤、活源“六大工程”对芦溪河进行全面整治,建成河湖连通工程4公里,种植水生植物2000平方米,打造生态涵养林3000万平方米,河流污水收集处理率大幅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明显增强。

  前锋区还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廖家河、四桥河、范家桥河等沉积淤泥较多的重点河段进行清淤疏浚。同时,构建区、乡两级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区、乡(镇、街道)、村三级河长,实现了全区大小河流河长、河道警长全覆盖,打通了治河“最后一公里”;对全域河流、水库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各级河流保护措施,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如今,前锋区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其中,芦溪河、龙洞河、龙滩河等重点河流水质已全面达到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此外,前锋区还在城乡污水防治上狠下功夫,制定《前锋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在实施城市建设与改造时,对重要干道、主要街道地下管网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针对污水直排问题,大力实施截污工程,建成农村集中污水处理站41座,化粪池5000余个,全区农村集中聚集点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前锋区水质优良比例100%,建成了一批湿地公园,生态屏障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铁律“治土”改善人居环境

  5月9日,代市镇会龙村路面干净整洁,路边的垃圾桶也和城区一样有了分类设置。

  “目前共设有10余个分类垃圾收集点,每天都有转运车来拉走生活垃圾。”会龙村党支部书记贺世芬介绍,会龙村发动广大党员、群众、村民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降低环境污染风险,防止疾病传播,提高广大农民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自觉性、主动性。

  近年来前锋区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原则,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率达90%以上,为土壤污染防治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前锋区按照“分区部署、分类整治、系统保护、因地施策”原则,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推进华蓥山桂兴片区、芦溪河流域片区、渠江沿岸片区三大片区治理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完成育苗1800余亩,营造林面积17万余亩,全方位开展生态修复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前锋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土壤环境安全可控。

  如今,漫步前锋城乡大地,绿树成荫、河水清亮,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来源:前锋区委宣传部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