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区县>>要闻

黔江金塘村:产业发展“对路子” 鼓起村民“钱袋子”

2022年06月10日16:18 |
小字号

金塘村全景。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黔江区白土乡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突出党建引领、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指导产业发展路径和方向,大力发展蚕桑、稻田立体种养和生态水产养殖,以绿色生态理念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实现保护生态的同时富了农民的“钱袋子”,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找到了“好路子”。

金塘村水产养殖基地。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观念转变 发展路宽

  金塘村位于白土乡西北一隅,村民大多数长期在外务工,村子里仅有400余个老人和孩子长期留守,唯一的村道路更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交通落后严重制约了村子的发展。

  “这条村道路是前几年硬化的。现在村里的道路基本上通到了各家各户,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金塘村党支部书记游定财说,这里以前山高坡陡、峡长谷深,加之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群众与外界联系少,发展缺乏产业支撑及技术支持,群众致富路上困难重重。

  2018年,黔江区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乡驻村干部,以及白土乡党委政府专派联系村干部和金塘村村支“两委”一班人,组成了一支“突击队”,从“转变观念、开阔眼界、点燃激情”入手,打造全村奔小康的“敲门砖”。

  随后,由村支“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为学员,先后组织了30多次各类培训考察活动,打开了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枷锁”,激发起强烈的致富欲望。

山里的致富路。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立体农业 增产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金塘村土地资源零散,85%以上为“巴掌地”“鸡窝地”,土地撂荒率达30%以上。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该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引导群众参与立体农业发展,打好“稻田立体种植”和“生态水产养殖”两张牌,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产业转型与农户增收“共赢”。

  “以前我们一家人的温饱都成问题,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展稻鱼和莲藕立体种养殖,每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金塘村村民邓家易说。春夏之交,把鱼苗放进稻田,田里种稻,水体养鱼,等稻谷成熟,鱼儿就肥了。通过这一生态种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增产增收。

  邓家易家里农业产业的顺利转型成功,只是金塘村当地众多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塘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业,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激活农业产业发展一池春水,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金塘村仅利用水稻与鱼、水稻与鳅的共生关系让沿岸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发展起了稻鱼(鳅)生态种养殖业,亩产值由原来的不足千元增加至4000多元,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稻鱼生态园。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发展 百花争艳

  走进金塘村,顺着蜿蜒的山路至半山腰,便看到一池碧波荡漾的山地立体鱼塘沿兰河而建,这道高达16.8米的大坝,通过拦截2公里河道形成了150亩的生态冷水湖。

  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资源良好,加之水源活、水域宽,养出来的鱼就绿色、味美。公司采取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供应鱼苗和统一品牌营销的方式,与农户自行养殖形成“三统一自”方式与公司挂钩,解决一般农户技术、销售等难题,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全村60多户村民(占留守村民户数的三分之一)都通过自养方式加入到了“联合社”,激活了全村一直以来的“沉睡资源”。

  兰河优鱻水产养殖基地是金塘村股权化改革的一个缩影。金塘村抓住了“股权”这一核心,成立金塘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将全村相对集中连片的撂荒田地集中起来,实行合股联营机制,把全体村民变成联合社的股东,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可享受土地流转、务工薪金和二次分红3项收益,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

  通过三年多的发展,如今金塘村产业发展实现了“百花争艳”,全村的产业总产值更是突破了千万元大关。

  据游定财介绍,长期以来村里单一的“粮猪型”二元产业结构链被彻底颠覆,在重点发展“蚕桑、水产”两大产业基础上,农户自主选择发展中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2+X”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七沟八岔“生态溪流”资源优势,建成了兰河流域、金塘河流域、赵家河流域3个生态水产养殖区面积400余亩;同时发展稻田立体种养和生态水产养殖,13户种养大户带动29户村民相对集中连片种植蚕桑600多亩,利用山间林地资源栽植黄精、白术等中药材300亩,养殖中蜂规模突破1000群。(田丹、黄英)

(责编:黄凌、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