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原创

重庆:创新服务添动力 基层治理有活力

胡虹
2022年06月23日16:13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居民在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民乐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加书法活动。人民网 胡虹摄

居民在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民乐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加书法活动。人民网 胡虹摄

6月5日,传统佳节——端午。

一大早,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民乐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头攒动,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围坐一团,大家拿两片粽叶,裹成一团,舀米缠线……一边互相分享包粽子的技巧,一边闲话家常,场面热闹,画面温馨。

这是民乐村社区开展“粽香端午节”主题活动的一个画面。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区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是面向居民群众的第一站。近年来,重庆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百姓打造温馨港湾。

需求的“哨子”交给群众 解决的“担子”分给大家

民乐村社区取自居民康乐之意,位于重庆母城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社区有居民楼栋52栋,共有居民1860户。社区紧邻商圈,辖区内既有商品房,也有老旧小区,新老小区居民不同的需求,给社会治理带来一定困难。

为此,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社区党委一网格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三级党组织体系,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党小组建在楼栋里,让党组织嵌入基层治理基本单元。采用了“居民吹哨、三长报到”的机制,通过分设楼栋、网格、社区“三长”,解决“哨音”吹响谁来听、谁来应的问题,把需求的“哨子”交给群众,把解决的“担子”分给大家。

今年4月,民乐村社区工作人员接到了医学院路小区物业、居民的诉求。4-7栋楼的居民反映下雨天气时常会大面积跳闸停电,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居民的“哨声”响起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响应,现场实地查看。经了解,物业电工修复后跳闸停电问题仍反复出现。

在民乐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新就业群体积分兑换物品展示架。人民网 胡虹摄

在民乐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摆放着新就业群体积分兑换物品。人民网 胡虹摄

随后,民乐村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牵头,召集街道物业办、小区和家物业、校方后勤处共同商议,联系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的专业队伍维修。由于校园属疫情防控重点区域,外来人员需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社区会同街道、校方,积极协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核酸检测“绿色通道”,快采、快送、快出结果,让维修人员尽早进入校园,开挖电缆井,接驳线路、防潮处理,彻底解决反复跳闸问题。

此外,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社区共建共治,民乐村社区还实行了“新就业群体积分兑换制度”,让走街串巷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充当社区的“监督员”。将及时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治安等问题,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方式上报到“智慧石油路”公众号,以便社区第一时间处理。

民乐村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社区大力建设“渝中怡家”。依托“居民吹哨、三长报到”机制,抓实“居民哨声全程听”、事项分级办理、督办盯办等工作重点。截至今年6月,社区累计收到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530件,均已解决。“吹哨报到”,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暖心线”,机制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动力。

渝中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渝中怡家”寓意“渝中一家人”,是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升级重构的社区综合服务体,既是公共空间、服务场所,更是党建阵地、治理平台。截至目前,渝中区79个社区建成“渝中怡家”48个,2023年将实现全覆盖。2021年,“渝中怡家”实践经验获评重庆市城乡社区治理“十佳”创新案例,居民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最畅一公里”

“小曾,你跟小夏又来看我呀?”陶天平腿脚不便,但看到曾钦华和夏瑞雪脸上就止不住地笑,赶紧从家里迎了出来。

陶天平今年62岁,是九龙坡区西彭镇迎新村1组7号居民。因为丈夫、儿子、儿媳都是残疾人,陶天平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随着年龄的增长,陶天平自己也逐渐老年病缠身。

“家里的农活基本就靠我一个人,我很担心自己做不动了,家里怎么办。” 陶天平说:“不过,还好有小曾她们。”

陶天平口中的曾钦华和夏瑞雪是迎新村的驻村社工。2021年9月迎新村购买的重庆江北春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服务项目落地后,曾钦华和夏瑞雪服务的脚步就在村里迈开。

“我们先对全面每户居民进行走访,了解基本情况后,做了不同的服务方案。”曾钦华介绍。在走访后,她们根据迎新村的实际情况,采取了“1+2+N+2”服务模式,也就是以迎新村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乡风文化为重点,采取多种服务方式,组织村民建立爱心速帮和环境守护两支志愿者服务队。

同时,针对村老年群体,重点是三类留守人员、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曾钦华分别提供个案帮扶、社资源链接、洁净家园、情感支持等服务,提供线上线下专业探访关怀,进一步改善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面貌。

春天社工和志愿者在帮陶天平做家务。人民网 胡虹摄

春天社工和志愿者在帮陶天平做家务。人民网 胡虹摄

“陶天平的转变特别大,从刚接触的时候对生活失去信心,到现在能调整好心态,在政府的帮助下不仅自立自强,还成为成为了村里的励志人物代表。”曾钦华说。

“专业的社工人员,利用专业知识为居民提供心理辅导等相关服务,从而让接受帮助的居民解决根本问题。”九龙区民政局基层政权科科长、迎新村第一书记张威表示。通过驻村社工的专业帮扶,迎新村从民生堵点疏通不够、化解矛盾纠纷力度不大转变为村貌整洁,居民幸福指数高的“重庆市第二批美丽宜居乡村”。

张威介绍,为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九龙坡区民政局联合区财政局印发《九龙坡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在全市率先实现由民政部门统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

同时,通过社区社工室发动社区志愿者,采取入户走访、居民提案等方式,摸清辖区居民群众的需求,找准本地区基层治理的短板弱项,梳理出本地区的需求清单、问题清单。通过社工站的专业社工力量,把收集的需求清单和治理问题清单,归纳提炼,策划为项目,申请区、镇街两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

截至目前,九龙坡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4250人,其中1147人持有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13个镇街社工站和156个村(社区)社工室全部建成,配备专职社工46名,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已实现全覆盖。“专业社工+全民义工”双联动格局正在形成。

“我们将志愿者队伍庞大优势与社工专业优势结合,充分借助社工在规范服务、拓展项目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有效地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张威称,志愿者知晓居民需求,社工有专业优势,两者合力做服务,就能实现“1+1>2”的效能。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畅一公里”。

据悉,“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共投入21.56亿元,建设2695个城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随着全市80%的城乡社区达到“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重庆市城乡社区服务供给不断扩大。同时,全市注册志愿者624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6.6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97万人,服务社区的社工专才突破3万人。

为增加服务供给,补齐服务短板,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近期召开的2022年重庆市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上,重庆提出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低于3000平方米,现已建成区域通过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引导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局。

同时,当地将落实民政部等4部委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招录一批、发展城乡社区服务业吸纳一批、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募集一批、创新工作联动机制带动一批、加强高校毕业生教育引导储备一批”等方式,多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责编:胡虹、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