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建立导师帮带机制 着力培育担当作为“新支书”

奉节县聚焦培优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大力推行“导师帮带制”,从帮带主体、帮带内容、帮带机制等方面入手,采取系列务实举措,推动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更快适应角色、更好履职尽责。
“本地找+上级派”,科学匹配供需。奉节县建立单位推荐、干部自荐、群众推荐及组织部门确定“三荐一定”工作机制,重点挑选联系村领导、组工干部、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等“四类人员”,择优选派“本土导师”280名,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与102名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师徒帮带关系。针对66名35岁以下的新支书,探索推行“双导师帮带”模式,既安排本土导师帮带,又安排党建、经济等方面专家帮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实践课+竞技场”,灵活帮带形式。奉节县重点实施“四导并进”模式,由联系村领导当好“思想导师”,定期谈心谈话,及时做好思想疏导,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帮助帮带对象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由组工干部当好“政策导师”,通过政策开导、业务指导、信息引导,在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基层阵地建设、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加强指导,提高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由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当好“发展导师”,共同分析村情实际、产业特长,着力提高独当一面和致富带头的能力;由老同志做好“实践导师”,共同参与村级事务,传授做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确保帮带对象学到好方法、练就真本领。
“活机制+硬指标”,提升帮带效能。奉节县系统化推进导师帮带工程,定期开展颁发聘任证书、举行师徒结对仪式等活动,建立导师帮带工作档案,明确政治能力、党建能力等8项硬性指标,动态跟踪帮带举措,助力干部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帮带“双向互评”,不定期开展群众测评,对进步大、提升快、帮带效果明显的予以表扬鼓励;对交流不顺畅、不适宜担任帮带导师的及时调整;对离开工作岗位或帮带实效不明显的导师,及时移出“师资库”,促成导师及对象比学赶超、帮带共进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评选出10名优秀导师,对6名导师、2名帮带对象及时作出优化调整。(李双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川渝两地创业青年共培训 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
- 人民网重庆6月25日电 (胡虹)6月20日至24日,2022年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青创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川渝两地165名创业青年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由共青团重庆市委、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指导,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共青团四川省委青年发展部、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基金会、四川省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会联合主办。…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