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指路” 市民出入轨道站点更方便【2】

城市该如何规划、建设和管理
西部(重庆)科学城找大数据平台当“参谋”
本报记者 申晓佳 实习生 桑瑶佳
眼下,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如火如荼,仅今年6月,就迎来首批33个重点项目竣工。但鲜为人知的是,在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有一个大数据平台全程担任“参谋”。对于科学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一清二楚。
这个大数据平台,就是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于去年7月发布的重庆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以下简称CIM平台)。
该平台作为重庆的数字孪生城市,汇集海量数据,覆盖重庆全域,可精确还原真实城市的建筑、道路等空间关系并进行时空回溯和前瞻推演,服务城市“规划、管理、建设、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发展。
具体到科学城,CIM平台则能“跨越时空”,呈现科学城的多面。例如,点开CIM平台的时空轴,我们能完整地看到科学谷的空间变化历程。从2013年的未建设“原生”绿地,经过一年年打造,到2019年已具雏形,再到如今的欣欣向荣,皆历历在目。
“这是CIM平台的‘时空底座’功能。”市勘测院副总工程师兼空间信息分院院长薛梅介绍,在科学城启动建设之际,CIM平台就同步建立了虚拟的数字孪生科学城。虚拟科学城与真实的科学城同生共长,忠实记录了其山水格局、道路布局、产业分布等。比起传统的文件、表格式管理,这一呈现方式更加直观清晰。
不仅如此,CIM平台还能“向前看”,支撑科学城的规划决策。在平台上,湖泊、水体、山坡等要素一应俱全,研究人员可以事先对指定项目进行虚拟“沙盘推演”,模拟其对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多维度论证,提高决策科学性。
例如,在科学城规划中,CIM平台结合真实地形,对排水系统的“应急”能力进行了全局模拟,分别推演了10年、50年、100年一遇的暴雨对城市排水造成的影响,提前“诊断”出了科学城排水可能存在的“堵点”和“短板”。由此,项目建设过程中,就能提前“对症下药”,进一步提升排水能力,避免城市内涝。
此外,CIM平台还能对科学城进行产创赋能。目前,科学城建成投用的所有楼宇,以及入驻的团队、企业信息都汇总在CIM平台,鼠标一点就能“透视”产业分布。
对入驻的科学家而言,CIM平台可以帮助他们“找房”,精确匹配最佳的办公地点。对科学城的管理者而言,CIM平台则能帮助他们在龙头企业周边布局配套上下游企业,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更加匹配,发挥出最佳效益。
同时,CIM平台还能对科学城进行智慧管理。通过该平台的智慧感知功能,可以助力疫情防控、社区管理等。
薛梅介绍,CIM平台已经在重庆生态修复规划、历史文化风貌展示、科学城等城市新区规划、智慧城市的社会治理和培育数字经济等五大方面展开了应用示范,并为城市建设、交通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维护等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业务支撑。
数读>>>
第一
目前,重庆已建成投用中国首条、针对单一国家、点对点的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建成5G基站7.3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量在西部排名第一,并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
100%
目前,重庆数据中心集群已具备9万个机架、45万台服务器的支撑能力,建成数字重庆云平台,政务云的上云率100%
15万余个
目前,全市共享公共安全视频15万余个点位,中心城区市政跨江大桥桥梁结构运行状态监测系统15座,完成路内停车泊位智能化改造2万个
311项
从2020年至今,川渝两地先后联合推出了三批共311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第一批95项和第二批115项事项已经全部实现,今年9月底前第三批101项也将得到实现
(记者申晓佳整理)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高温下坚守的交巡警:用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
- 人民网重庆8月18日电 (刘政宁、实习生越倚航)近日,重庆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高温酷暑之下,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依然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交巡警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