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驰援中心城区核酸采集
2022年11月23日15:43 |

青年突击队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供图
11月8日,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接到江津区卫生健康委和重庆大学的核酸采集任务,紧急抽调2名护士和15名住院医师,组成核酸采集“青年突击队”,奔赴重庆中心城区开展核酸采集工作。
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突击队”疫情防控经验丰富。领队的护士曾是援沪医疗队队员,支援过高新区核酸采集,多次参加江津区大规模核酸采集。住院医师们也都参与过江津区大规模核酸采集工作,在接到通知后1小时内就完成了紧急集合。到达重庆大学后,他们立即投身到大规模核酸采集和上门核酸采集工作中。
入户采集是核酸采集工作中强度最大的一项。医务人员上门前要准备速干手消毒剂、采集试管、采集棉签、医疗垃圾袋、酒精喷壶等大量物品。由于没有固定工作场所,他们只能将这些物挂在身上,遇到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大白”们还要负重爬楼。
“这是我第一次‘全副武装’爬楼!平时一口气上六七层不费劲,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爬到四楼就感觉缺氧了。”住院医师汪强说,平时只要几分钟即可完成十几个人的核酸采集,但“扫楼”却往往要耗费几个小时。
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平均每小时要完成200-260人次核酸采集工作。在重庆大学支援9天,他们参与8次大规模核酸采集任务和15次楼栋入户采集任务,累计完成5.5万余人次核酸采集工作。(童珊珊、李艳)
(责编:盖纯、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开展"三师进社区"讲座 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 人民网重庆11月23日电 (胡虹)19日起,“三师进社区”工作平台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指导下,在线上组织开展面向群众的趣味知识讲座,邀请到数名社区“三师”选取各自专业领域的主题,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把专业知识生活化、通俗化,实用化,让群众获得满满正能量。 “三师”指的是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