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他们为生命“守岁”

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患者有序排队看病。陈琦摄
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本应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但对82岁的向爷爷来说却格外温暖,也一如许多市民与医护人员的心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内,向爷爷即将出院。经过10余天精心治疗,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一度危重的向爷爷症状明显改善,符合出院标准。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生王璞做最后一次“查房”,叮嘱着向爷爷出院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彭丽教授正在为患者看病。陈琦摄
从早上8点多开始,重医附一院呼吸科病房就陆陆续续有家属来接患者回家。“看到患者们陆续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我们非常欣慰。”王璞说,现在重症患者救治越来越顺畅,重症病房也不像一开始应急那么紧张了,床位周转率渐渐回升。
早上9点,记者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看到,陆续有患者前来就诊。不过相比之前,患者数量有了明显回落。“去年12月中旬以来,呼吸科四位门诊医生平均每天接诊患者140余人次,最近较之前有了明显下降,基本恢复到常规状态。”呼吸科导医台前,门诊主管护师郑建平介绍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里忙碌的医生们。陈琦摄
王璞所在的病房专门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去年12月中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决定将原来的普通病房改造成亚重症病房,专门救治重症患者。
“当时除了床位、设备外,医护人员也非常紧缺。我们医护人员被感染的也不少,很多医护人员还没彻底康复,只要不发烧,身体稍微好一点就回来了。”王璞介绍,亚重症病房运行一个多星期后,医护人员陆续返岗,“最困难的时候终于挺过来了,很高兴大家渡过了这个难关。”
重症患者转危为安,早日出院同家人团聚,是医护们最大的心愿。“春节来临,我们全体医务人员已做好充分准备,全力以赴守护百姓的健康。”王璞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新春走基层|迎春从“头”开始
- 人民网重庆1月30日电 (陈琦)“上班了吗?我想剪头发!”大年初七,发型师小龙的微信就收到不少顾客发来的消息,“昨天还没上班,就有10多位顾客着急地问我们营业没有了。” 1月29日,位于渝北区龙头寺天江鼎城小区的一家美发店,发型总监小龙迎来了春节后开工的第一批客人。…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