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名山街道:蔬菜大棚暖意浓

近日,丰都名山街道古家店社区四组的蔬菜大棚里一片繁忙。
沿着一条乡间水泥路,刚进入大棚蔬菜基地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芹菜香味,有两个大棚内的芹菜成熟了,几个工人一株一株拔出,用刀削去根须后扎把装箱。另一个大棚内传来机器的声响,进去一看,发现一位村民操控微耕机在平整土地。伴随微耕机刀片的旋转,地面上废菜叶和一些没来得及采收的青菜叶被切碎埋入土中。
“没收的菜,品质不怎么好。为了抢时间,埋入土中作有机肥不浪费,大家都是这样干。”村民杨小燕解释道。
古家店社区离县城比较近,开车只要10来分钟,因而成为县城的重要蔬菜基地之一。为了提高种植效益,一些有经验的菜农纷纷租地来种。
工人采摘水白菜。邓尧予摄
近年来,古家店社区蔬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大户也越来越多。杨小燕所帮的熊昌发就是当地的大户,种植面积由当初的几亩、十几亩,到目前的50多亩。规模扩大后,用工数量也逐年增加,目前固定用工3人,农忙时还得再请七八人。
另一位村民邓国明家中10亩地共有20多个大棚。走进邓国明家的大棚后明显感觉温度比外面高很多,棚内地上覆盖的薄膜上结满了小水珠,从外向里看一片模糊。邓国明用右手轻轻弹弹薄膜,水珠纷纷掉落下去。里面种植的茄子苗这才显露出来。茄子苗都是嫁接后移栽的,砧木粗壮,接穗长势十分旺盛。
“别看还没有开花,我的茄子正月尾就可以抢先上市,到时候自己开车拉到批发市场批发给别人就行,一点不费心,第一茬还能卖个好价钱。”邓国明心中的不费心,是指当地针对市场需求,及时指导村民调整种植品种和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供给能力。同时,名山街道办事处还加强基地设施建设,修建灌溉水池,铺设灌溉管道,硬化基地产业道路。
条件不断变化,种植更有保障,菜农销售蔬菜也轻松多了,不再是人工一担一担挑去摆摊慢慢销售。邓国明说,基地的蔬菜都是菜农自己开车拉到县城批发给商贩。此外,大家种植效益一年高比一年,除去土地租金、种子、薄膜等成本,亩收入过万元。
名山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余忠明介绍,名山街道在产业发展工作中,结合区位特点,做大做强设施农业,目前在古家店、新堤、白沙沱等地建成蔬菜大棚600余个,常年种植茄子、番茄、莴笋、丝瓜、芹菜等20多个品种大棚蔬菜500余亩,实现年产值1300万元。( 邓尧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公民行政处罚超5000元 可申请听证
- 人民网重庆2月1日电 (刘政宁、实习生越倚航)1月31日,在重庆市司法局举办的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司法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友生介绍了《重庆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的具体内容,该规定将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悉,按照新规,对超过5000元的行政处罚,公民有权要求听证。…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