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推荐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强村富民促增收

2023年02月08日07:19 | 来源:重庆日报网
小字号

农历春节前夕,分红是巴渝许多山乡的欢乐盛宴。

巫溪县田坝镇中鹿村,村集体经济迎来“开门红”。一位拿到分红的村民说:“分了9600元,拿到钱了蛮欢喜,跟着国家的政策走,不会错!”

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共和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大会上,3000多名村民“股东”兑现了2022年度的村集体收益红利165.2万元。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重庆将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如何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何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强村富民”的重要作用

只有实现强村与富民的良性互动,乡村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村强民富、景美人和,这是生活在巴渝大地上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当前重庆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着难题、短板:集体经济市场化经营机制还不够活、持续增收后劲不足,农民增收新模式比较欠缺、利益联结不够紧密,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等现象依然存在……

如何破题?

多年农业生产实践表明,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逐渐产生了只会种、种不好,只会养、不会卖,市场不灵、竞争力弱等问题。另一方面,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势单力薄的小农户跟不上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此外,重庆农村人口规模大,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共和村党委书记陈帝泉对此深有感触:过去村集体没钱时,说话没人听,组织开个会,连人头都凑不齐。村里要发展产业,大伙儿也是各搞各的。“集体有‘活钱’,乡村事好办。”他说,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制定了“村民福利17条”,村民每年除了有固定分红收入之外,还能享受重大疾病补助、困难大学生扶持等福利,60岁以上老人每年还有1300元生活补助。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巫溪县田坝镇中鹿村。“过去我们没啥产业,村集体穷得叮当响,干任何事情都有人反对,不干事情,又被指指点点。”中鹿村党支部书记刘国林说,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后,村支两委成员带头入股,带动村民出资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技术、地上附着物等折价入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齐了,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了。

一言以蔽之,强村要富民,富民更强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有效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强村富民”的短板和弱项

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农村居民收入较低

实现强村富民,需要从产业、人才等多个维度系统布局、协同发力,目前我市需要克服的困难仍有不少。

强村富民,需要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带动引领。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市仍有相当部分的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在55岁以上,学历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在发展乡村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面缺思路、缺实招。”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丁忠兵表示。

另一方面,目前我市虽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但整体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部分村收益还很低。不少村还存在资产资源碎片化、低效化,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不够规范,缺乏能力强的村集体带头人和经营人才等难题。

在联农带农方面,记者在不少村走访时看到,很多村民到手的分红并不高。“究其原因,一些村采用入股农业企业约定分红的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受各种因素影响,村民分红比例较低。”丁忠兵说。

此外,受体量、技术、人才等因素影响,农村集体经济产业难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之各村发展大多是“单打独斗”,生产流通设施不足,加工仓储链条延伸较难,农资、机械等固定投入较大,拉长了农业回报周期。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仅有40%的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方面,去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313元,较全国平均水平低800多元。不难看出,壮大集体经济规模、提高效益、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将是强村富民下一步的方向和着力点。

“强村富民”的实现路径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利益联结促农增收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思路,着力推动农民全方位多渠道增收致富,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

如何着力?

——以党建引领聚合力。

2021年,全市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选举工作完成后,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了4.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了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退役军人、本土人才、机关事业单位退出领导岗位人员和退休人员中选拔进村“两委”的占58%,提高了14.5个百分点;此外,通过给工作岗位、给基本待遇、给创业扶持“三给”政策包,新一届村“两委”成员中本土人才达10975名。

“结构明显优化,功能明显增强,畅通了村(社区)干部源头活水,建立起充盈的‘蓄水池’。”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核心。

针对资源缺乏、资金缺乏,导致村集体经济规模难以壮大等问题,不少地区开始探索解决措施。巴南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推行“村村联建”,目前全区已成立11个片区党委,覆盖36个行政村,推动形成头雁引领、强村帮带、产业联动的“1+1”“1+N”发展格局。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与重庆生猪龙头企业重庆琪金集团“牵手”,发动有意愿从事品牌猪肉销售的普陀村村民,和企业共同开设荣昌猪专卖店,从“打工人”变成“合伙人”。

——以改革联动破难题。

对农村来说,除了土地、农房,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也是“潜力股”,如何合理利用?我市对林地、耕地、池塘、废弃学校、废弃村办公室、医院等资产进行系统性摸底,让许多闲置的、无形的资源“变”出了价值。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盘活耕地、林地约270万亩,闲置农房10570套,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21.2亿元。

——以利益联结促增收。

永川区五间镇,村民孔德银原年均收入仅2000余元,后来通过农业项目财政补助,加上流转土地3.7亩给同申元食用菌公司后,他的年收入超过了9000元;开州区长沙镇,从深圳返乡的陈庆在政策支持下,开起了水果清洗包装厂,创业梦得以实现。

“强村富民”是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元素之一。只有画好强村这道优美的线条,涂好富民这片温暖的底色,才能真正绘就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本报记者 颜安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