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大觀原點成旅游熱門打卡新地點

大觀原點。汪新攝
大觀原點全貌。甘昊旻攝
人民網重慶10月19日電 住在超大鋼結構的“圓環”之中,內觀青山、外觀花海,與山石林田為伴﹔輸入出生年月,獲得你的“本命植物”,以一株植物的身份在現實與虛擬共存的世界裡找尋同伴,組隊做任務﹔琳琅滿目的鄉村集市店肆林立,有茶坊、豆腐腦店、玫瑰餅鋪……今年國慶,重慶市南川區大觀原點一亮相,就成了南川旅游的熱門打卡新地點。
鄉頌·風物集。甘昊旻攝
精心謀劃 “第一門戶”應運而生
大觀原點位於渝湘高速公路大觀互通口,是中心城區進入南川生態大觀園的“第一門戶”,這裡既承載著生態大觀園旅游集散功能,又承接著中心城區的拓展功能。
如何將“第一門戶”建設好,讓它名副其實,成為鄉村旅游“一站式”服務平台和“農文旅融合”高品質鄉村綜合體?南川區精心謀劃,一個集游客集散、特色餐飲、休閑購物、民俗體驗、沉浸式游戲等功能於一身的鄉村旅游綜合體——大觀原點逐漸驚艷亮相。
建筑設計上,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的設計師多次現場踏勘,充分尊重自然,以山、水、林、田為基底,以賞花文化為特色,以旅游休閑和度假體驗為方向,同時融山居村落、民藝體驗、浪漫花田等功能為一體,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山石林田等自然本底,保持好鄉村景觀和鄉村意向,用藝術手法將綠水青山轉化為文旅精品。現場也布局了國內一流的游客中心、特色商業街、鄉村精品酒店等功能區和體驗項目,滿足游客多元需求。
“原點酒店的設計風格仍然讓我眼前一亮,大觀原點帶給我的體驗感也很好。”讓游客張詠東感到滿意的,不僅僅是極具特色的外觀,還有人性化的服務。
大觀原點項目運營團隊來自鵝嶺二廠文創公園,這是他們做的第一個鄉村振興項目。該項目整體運營上強調了“人性化”概念,從不同類型游客出行的需求去逆向思考,提升游客旅游的舒適體驗度。
這一思路在大觀原點的配套設施中得到充分體現:游客咨詢中心、行李寄存處、母嬰休息室、醫務室、殘疾人衛生間、殘疾人專用通道、咖啡輕餐廳、多功能會議廳、親子空間等現代化高標准配套功能區域一應俱全,特別是母嬰室,配備3個獨立哺乳房間、尿布台、換洗區,並免費提供母嬰日常用品,在安全衛生的同時,為游客提供私密的哺乳空間。
同樣的運營思路也延續到特色商業街的打造中。首先引入優選的當地特色餐飲商家,再根據每戶商家特色,統一實施設計與裝修,從而有效提升當地鄉村特色餐飲服務與品質感,並挖掘出30多款具有南川特色風物的產品進行商品文創化升級,全面提升鄉村消費產品品質感。
花海酒店。甘昊旻攝
文化賦能 鄉村旅游內涵深化
通過多年發展,南川大觀片區已建成多個鄉村田園旅游項目。“由於項目眾多,游客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旅游產品或項目,‘散’就成了影響游客旅游體驗的一個問題。”大觀原點接待中心主任楊茂芸介紹,現在,以大觀原點為核心,“生態旅游、原鄉體驗、產業觀摩、鄉野尋趣”4條精品線路,將黎香湖、梅花園、川軍血戰到底、藍莓基地、長城茶業等景點串珠成鏈。游客在游客中心就能輕鬆獲取大觀園的各類信息,吃喝玩樂都能一一羅列,還能一鍵生成最佳旅游推薦線路。
“有了合理的線路設計,整個旅游體驗就更加充實了,一路上感受了鳥語花香、體驗了湖光山色,品嘗了農家美食,不會在游玩了一個景點后,因為對周邊不了解就草草結束旅程。”游客王冰清說。
在大觀原點,不僅能通過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體驗不同景點的特色,更是隨處都可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
目前,大觀原點正在打造沉浸式數字自然劇場,通過景觀設計布局、聲光電數字科技植入、傳統文化藝術元素三大手段,遵循“虛擬與現實互換”的設計理念,以南川在地植物為元素,精心打造了12個主題花園。
“12個主題花園各有特色,原生的特色竹林裡有‘竹林劇場’,以當地銀杏為主喬木的‘大地之窗’,多種當地特色花卉搭配種植打造的‘夢想花園’。其中‘夢中婚禮’主題花園已經有三對新人預定,預計將在明年三月開放。”楊茂芸說,劇場開放后,還將舉行自然科教、文化藝術交流、古風華服秀、音樂戲劇表演等文化藝術活動。
親子空間。甘昊旻攝
振興一方 富民啟智共創共享
吃一碗自己動手制作的米粉、喝一杯品質優良的南川茶、買一些極具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在大觀原點,尋找鄉村的味道變得非常簡單。
“可以說,大觀原點的商業就是從當地‘長’出來的,我們在招商時,選擇的都是當地具有特色的商家,保留了原鄉的感覺。”楊茂芸說。
龍福蘭做的泥鰍菜在大觀片區很有名氣,原本的店面位置偏僻,經營了十幾年餐飲,大部分顧客都是憑借著口口相傳的口碑而去,基本沒有游客。在收到入駐大觀原點的邀請時,她考慮再三,選擇結束原本的店,重新在商業街上開了一家稻田泥鰍王。
“地理位置方便了,環境更好了,客人更多了。”龍福蘭說,搬到新店后,許多老顧客都對店面環境提升贊不絕口。為了更好地服務游客,她根據全國各地客人的口味,將原本隻有十幾種的泥鰍菜品增加到了幾十種。今年國慶假期,稻田泥鰍王的生意非常火爆,短短7天的時間營業額就達到了5萬余元。
像龍福蘭這樣的並不是個例,大觀原點在運營中將鄉村振興共創集群作為一個發展重點進行打造,通過項目建設、文化旅游、商業運營等,為當地群眾直接提供300余個就業崗位,帶動周邊農家樂78家、提供就業400余人,農民人均年增收約2萬元。同時,整合全區40余家種植養殖基地和加工企業的130多個特色農產品,其中原貧困村農副產品40余種,進行文創包裝,創建“鄉頌”品牌,將“特色土貨”變身“文旅潮品”。
解決就業、增加收入只是大觀原點給當地群眾帶來改變的一方面,村民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則是另一方面。
44歲的許開蘭是大觀原點親子樂園的保潔員。剛開始工作時,許開蘭和附近大部分村民一樣,認為親子樂園主要是讓帶孩子的游客用,時間一久,隨著越來越多當地的孩子來玩,許開蘭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以前是農村沒有條件,所以農村孩子沒有去過親子樂園,既然現在親子樂園都開在家門口了,那也要讓孩子同樣享受這些。”不僅許開蘭經常帶著6歲的小女兒去親子樂園玩耍,附近村民也開始將孩子送去,才營業半年不到的親子樂園,已經有30多名當地村民選擇長期辦卡成為固定客戶。
不僅如此,許開蘭還將工作中養成的一些衛生習慣也帶回了家裡。“現在,我也教孩子把自己的故事書收納好,孩子經常接觸的地方常常消毒,既然工作的地方打掃得干干淨淨,家裡也可以同樣打掃得干干淨淨。”許開蘭說。(劉政寧、陳蕗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2021“百萬英才興重慶”北京行活動啟動
- 18日,由中共重慶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慶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辦,重慶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承辦,2021年“百萬英才興重慶”北京行活動正式啟動。來自重慶92家企事業單位面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學生拋出5000+用人需求,旨在引進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緊缺高層次人才,滿足重慶重點產業創新需求。…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