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雲南鎮沅:讓鄉土人才破“土”飄香

劉政寧 姚於
2022年07月27日18:18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這個同學,力度大了,翻身一定要輕柔。還有,一定要和老人溝通,不要自顧自干……”在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職業高級中學一棟教學樓三樓,學員們正練習護理老人技巧,培訓老師李媛站在一旁不時指導。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為打通農民技能提升“最后一公裡”,鎮沅縣依托普洱學院辦學資源和優勢,在縣職業高級中學挂牌成立普洱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學院,將技能培訓送到農民家門口,培養實用的鄉土人才,然后通過傳幫帶,讓鄉土人才再帶領其他村民增收致富,讓大伙在鄉村振興路上不落一人。

這種在雲南唯一、全國少有的技能培訓模式,一年半來開班16期,培訓人數達1040人,有效破解鄉村人才瓶頸,助力了鄉村人才振興。

學員們正在進行實操練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學員們正在進行實操練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技能培訓 增強致富本領

32歲的李涵家在古城鎮京聯村,前兩年老公公生病,雖說盡心盡力照顧,老人走的時候也安詳,可因不懂養老護理知識,很多地方照顧不周到,“回頭看,還是有點遺憾。”

這次,聽說縣裡組織養老護理培訓,“這塊小縣城本來就缺乏,說不定能發展。”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李涵報了名。一起報名的,還有來自鎮沅各地的另外42名農民。

培訓免費,供吃住,時間2周,前幾天學基礎知識,后幾天實操為主,過程緊湊而忙碌。

為讓學員們更有效地學習,培訓期間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學員們一律身著迷彩服,每天6點多起床整理內務,7點半吃早餐,8點正式培訓,11點多午餐,下午2點繼續培訓,6點多吃完晚飯,7點繼續培訓,直到晚上9點多休息。

今年7月6日是這次培訓的最后一天,李涵收獲滿滿,“老師教了我們怎麼和老人溝通,怎麼給老人做心肺復蘇,太實用了!”她說。第二天,經過結業考試,李涵順利拿到養老護理方面職業技能初級証書,能力和學歷取得“雙提升”。

培訓目的是為實踐。培訓期間,幾名學員和李涵聊到,想在縣城建一家康養中心的想法。李涵覺得靠譜,“老年人既能來康養中心居住,我們也可以上門服務……”幾個人越聊越投機。

老師李媛聽說后,支持李涵等人的想法,“你們先建,有啥專業方面需求隨時找我。”她覺得自己兩周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思想提升 增強發展信心

通過在普洱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學院培訓,學成后學以致用的不在少數。

一大早,迎著薄霧,者東鎮馬鄧村村民劉清便扛著鋤頭到茶園忙活。“我參加了兩次培訓,都是關於茶葉種植加工技術提升的,一次是到學院學習,一次是老師們到初制所手把手培訓。”他說。

劉清以前四處打零工,幾年下來沒存到什麼錢,后來回鄉創業,收購村民的茶葉的同時自家也種一些,可茶葉價格不穩定,劉清虧了十幾萬元,沒辦法,經營不下去,他再次外出打工。

還清債務后,劉清再次創業,聽說縣裡的普洱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學院免費培訓想干事創業的人,他專程跑到縣裡學習茶葉種植加工技術。

劉清受益匪淺。“老師不光教技術,還教我們要抱團銷售,不能單打獨斗。”他說。

學成后回村,劉清繼續種茶,還建了初制所,有不懂的隨時打電話咨詢老師。一次,老師專門來到初制所,給他和員工入廠培訓,“太感謝了!”

如今,劉清承包茶園兩三百畝,茶葉遠銷廣西、廣東一帶,形成了茶葉種植、管理、銷售一條龍的服務鏈。當然,有村民上門取經,他都傾囊相授,“大家一起富,鄉村振興才有希望。”他說。

羅朝平家在和平鎮那洛村,他先后在普洱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院參加過勞務經紀人培訓和鄉村公益性崗位培訓,這讓他不僅學到技能,更拓寬了眼界,增強了發展信心。

今年年初,羅朝平發現花椒種植產業的巨大潛力,帶動40余戶農戶一道發展花椒產業。“如果我不參加培訓,思想覺悟說不定還停留在以前,干事創業怕仍然是信心不足啊!”他說。

經過一上午的培訓,學員們走出教室。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經過一上午的培訓,學員們走出教室。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政策支持  解決后顧之憂

農家菜烹飪、汽車維修、電商……在普洱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院,培訓內容不止茶葉種植加工和養老護理,其涵蓋30多個工種。

鎮沅縣人社局副局長姜素清說,通過培訓,當地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的“田秀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推動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當然,要想培養更多的“田秀才”,僅靠普洱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院的培訓還不夠。近年來,當地多管齊下,還通過摸底調查,建立起鄉土人才信息庫,讓鄉土人才帶動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經過層層篩選,目前全縣有15000多名鄉土人才入庫,他們中既有能工巧匠,也有致富能人,雖大多不是高學歷,做的事業不是‘高精尖’,但個個身懷絕活。”姜素清說,靠發展茶產業增收致富的劉清,就被納入到鄉土人才信息庫。

不管是在普洱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院培訓的學員,還是被納入鄉土人才信息庫的鄉土人才,要讓他們帶著村民更好致富,關鍵是要有支持其長遠發展的好政策。姜素清說,村民如果想發展產業,可享受政府貼息貸款等政策﹔對發展思路不明確,但一心想發展的村民,當地可對其進行“一對一”強化培訓。

李媛想建一家康養中心,資金是很大問題,聽說可以享受政府貼息貸款,還能再培訓,她覺得挺好,“后顧之憂沒了,可以好好准備一下,回去大刀闊斧地干了!”她信心滿滿地說。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