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每天步行巡查4小時,全年累計超過2500公裡,重慶市渝中區社區安監員馮梅——

腳步丈量責任 用心守護平安

本報記者 王欣悅
2022年11月02日16: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要“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平安從何而來,從社區安監員的苦口婆心而來,從橋梁檢修員的步步驚心而來,從排爆手的大膽細心而來……本版今起推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系列報道,關注不同行業中平安中國的平凡建設者們,用更可視、可感的方式,真實記錄他們為守護百姓平安、維護社會穩定默默付出的點滴努力。

  ——編  者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02日 08 版)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02日 08 版)

  “陳嬢嬢,安全通道要留出來噢!”

  “王叔叔,關門窗、關電源、關氣源,‘三關’莫忘了哈!”身穿綠色應急服,斜挎白布袋,見到馮梅時,她正挨家挨戶上門開展安全巡查。

  為了打通安全監管“最后一公裡”,2016年9月,重慶市渝中區在全區77個社區和1個工作站各設立了一名社區安監員,負責轄區安全生產、消防和應急工作。同年,馮梅成為渝中區菜園壩街道交通街社區首批安監員。

  從此,上門巡查、入戶宣傳、盡力堵住每一處安全隱患,便成了馮梅的工作日常。每天步行巡查4小時、2萬余步,全年累計超過2500公裡。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無非是嘴勤和腿勤”

  社區安監員是做什麼的?

  “是來添亂的!”提起街坊鄰居口中的“馮小妹兒”,在交通街社區經營液化氣罐店的鄭大姐有些抵觸情緒:“我做這門生意20多年了,她一來,店裡到處都有安全問題。”

  交通街社區地處渝中區核心區域,老舊樓宇林立、流動人口多,60歲以上老人超過三成。為了減少安全隱患,馮梅少不了上門宣傳、入戶檢查。“貨物佔據消防通道、消防栓出不了水、電線亂接、天然氣管道漏氣……”每天馮梅都要對轄區40棟居民樓、148個“九小場所”、單位、門店進行安全巡查,一旦發現隱患,她會第一時間向社區和街道安監辦匯報,並聯系相關部門處置。

  剛開始,馮梅的耐心和友善換來的卻是誤解。第一次到鄭大姐店裡,看到鏽跡斑斑的滅火器,馮梅耐心提醒她更換。

  “我的滅火器才沒買幾年,為啥要換?”鄭大姐執意堅持。“安全無小事,不能因為被拒絕了就放棄。”馮梅心裡雖然委屈,但並沒有打退堂鼓,每天仍然不厭其煩地上門講解安全知識,並邀請鄭大姐參加社區安全大課堂。

  最終,鄭大姐接受了馮梅提出的整改意見,更把消防演練作為店鋪每年的“固定項目”。

  基層工作,最難的一關就是居民不配合。馮梅有時覺得自己是個“首席解釋官”,一遍遍把道理講清說透,大家自然就理解了。“社區工作千頭萬緒,無非是嘴勤和腿勤。”談起工作心得,馮梅咧嘴一笑。

  如今,在交通街社區,馮梅成了“紅人”。“我腿腳不好,孩子又在外地,馮小妹兒經常來教我使用電器,提醒我時刻注意安全。好貼心啊!”提到馮梅,70歲的李老太贊不絕口。

  “除了講道理,還得讓居民實際參與進來”

  一旦發生火情,消防員需要多長時間趕到現場?

  馮梅的答案是“3分鐘”。

  “這3分鐘來得很不易。”馮梅說,交通街社區道路窄,一旦遇到亂停亂放、亂堆雜物,消防車很難及時抵達現場。

  為了讓居民真正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馮梅協調街道、社區、轄區物業、派出所和消防站等單位,組織了一場消防演練。

  演練中,消防車很快到達小區入口,可路兩旁違規停放的車輛擋住了道路,消防員隻得緊急合力搬車。短短1000米,消防車花了近40分鐘才順利通過。

  “若真遇到險情,后果不堪設想。”事實擺在眼前,一旁觀摩的居民深受觸動。隨后,遲遲無法推進的消防通道整改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除了講道理,還得讓居民實際參與進來。”受到啟發的馮梅每月組織黨員代表、高層建筑居民代表、消防志願者、居民小組長開院壩會,讓大家針對自己的樓棟說隱患、談看法,讓“要我安全”變成“我要安全”。

  在馮梅的建議下,交通街社區設立微型消防站。消防頭盔、滅火防護服、綜合防毒面具、水帶、水槍……基礎消防器材一應俱全,一旦發生險情,微型消防站執勤人員可迅速前往處置。

  “社區就有消防站,火勢一起,微型消防站隊員會在3分鐘內到場處理,現在我們街道很少發生大的火災。”馮梅說。

  消防通道的規范要求、常用滅火器如何選型、消防結繩怎麼使用、心肺復蘇的動作要領、火災逃生的正確步驟……在每周一次的社區安全大課堂上,馮梅一遍遍給社區居民們講解消防知識。成為安監員6年來,馮梅共開展安全檢查2655次,發現隱患787處,整改隱患787處。

  “有了智慧平台,工作既方便又高效”

  馮梅的工位旁,有兩個半人高的鐵皮櫃,裡面裝滿巡查台賬。

  “以前每天巡查完,我都要花近2個小時來整理材料。”如今,馮梅拿著手機,在“安全渝中”APP上錄入履職情況,輕輕一點、拍照上傳,工作一目了然。“有了智慧平台,工作既方便又高效。”

  在“巡查排查”板塊,馮梅對照11項清單逐一檢查,對不存在隱患的項目點“鉤”,對存在隱患的項目點“叉”,附上照片,並將結果上傳。不一會兒,“安全渝中”APP上工作動態一欄便滾動展示了馮梅此次檢查的動態。

  2020年,“安全渝中”APP應用平台正式推出。在渝中區應急管理局指揮大廳的安全生產智慧監管平台上,各街道隱患排查整改情況清晰羅列,可追溯到具體隱患點進行查看﹔對未整改完成的安全隱患,相應街道便會閃爍黃燈進行警示。

  “現在,轄區每名社區安監員的檢查軌跡、檢查項目及隱患治理都能實現數據化管理。”渝中區應急管理局局長趙彪說:“現在安監員將平時的工作上傳到平台,系統會自動生成總結。安全監管數字化改革,能讓廣大安全監管人員把精力放在一線。”

  得益於大數據平台的建設,渝中區將監督檢查計劃、巡查排查、任務交辦、領導履職、完成的數量和質量等目標考核任務納入安全生產智慧監管平台進行信息化考核。各級干部責任上“網”,履職情況一目了然。

  “渝中區應急管理局可以隨時查看各部門、街道隱患整治工作完成進度,還可以通過平台自動預警或視頻通話通知,督促相關單位進行整改。”趙彪介紹。

  目前,安全生產智慧監管平台已完成建筑物採集4393棟、門店9134戶、“住改非”9938戶、企業2734家。巡查排查總次數超18萬次,其中一般風險點1.3萬個。

  “有了安監員每天的巡查、智慧平台的助力,還有群眾的支持,我們對社區安全更放心了。”馮梅說。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