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重慶巫山縣下庄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

“我願當一輩子筑路人”

本報記者  劉新吾
2022年11月29日10:3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重慶巫山縣下庄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

重慶巫山縣下庄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

  “下庄像口井,井有萬丈深”。重慶巫山縣下庄村,四面絕壁,如深井一般,被“鎖”在巫山深處。這兒曾是全縣最窮的地方,村民外出隻能徒步翻越絕壁,去趟縣城得花兩天時間。

  “不修路、沒出路,我們不能一直當窮漢!”自1997年開始,被稱作“當代愚公”的下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毛相林帶領鄉親們“移山”。整整7年,一鍬一鏟,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達8公裡的出山“天路”。

  路通了,不少村民開始外出務工,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毛相林又一次站了出來:“修好公路還不夠,還要發展產業,打開財路!”

  先是種漆樹,可第二年樹苗全枯死了﹔種桑樹養蠶,蠶成活率不高……幾經失敗,村民們意見很大。“就知道蠻干!”有人背后議論。

  山裡人,脾氣倔。毛相林坦承失誤,卻不退縮,“路都能修好,還怕失敗?”

  終於,在農技人員幫助下,毛相林試種西瓜成功。大伙兒歡欣鼓舞,跟著種了200畝西瓜,下庄村有了第一個像樣的產業。

  乘勢而上,2013年,毛相林邀請市縣農業專家深入考察分析,確定種植柑橘、桃、西瓜等水果。村民劉恆保種了10畝柑橘,初挂果就收入2萬多元。“游客自駕來採摘,農民不出村就有收入。”劉恆保說。

  產業“站住腳”,村民奔小康。2015年,下庄村在巫山縣率先實現了整村脫貧。果樹種植面積近千畝,採取“公司+農戶+集體”模式,統一管護經營,大伙兒一起分紅。鄉村旅游“火”了,很多游客慕名而來,村民腰包越來越鼓。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7萬余元。

  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下庄村制定村規民約,建起村史館、農家書屋,並舉辦了第一屆“村晚”,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毛相林還將個人所得的各類獎勵資金10萬元全部捐出,倡議發起專項基金,用於幫扶重病或殘疾村民,獎勵優秀學生等。目前,基金已籌資100萬元。

  年過六旬,毛相林依然忙碌在柑橘地裡,“絕壁上的路修好了,鄉村振興路還得繼續往前蹚,我願當一輩子筑路人。”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29日 07 版)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29日 07 版)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