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重慶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

推進協同創新 建設科創高地

本報記者 王斌來 王欣悅
2023年01月10日10: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0日 04 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0日 04 版)

  深空探測雷達“中國復眼”一期工程開機觀測,智能分體式飛行汽車樣車完成首飛,多款氫動力無人機量產在即……最近一段時間,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科技創新佳音頻傳。

  3年多時間裡,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集聚起50家新型科創研究機構、2900多名科研人員、25個院士團隊。借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集聚資源,協同創新,一個新型科創高地正在這裡崛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潔表示,“我們將聚焦‘科創+產業’,優化創新創業環境,集聚產業創新資源、培育產業創新主體、提升產業創新能級,加快打造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力源和策源地。”

  優化服務,吸引科研機構落戶

  “2022年,兩江新區發布了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和12個產業招商專項政策。”兩江新區明月湖畔初見書屋內,一場政策答疑沙龍正在舉辦,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服務協同創新區黨員突擊隊副隊長董濤解讀政策,“行業龍頭企業、國內外知名高校等來新區設立新型科研機構,可獲研發及運營經費支持等一攬子服務。”

  為了讓科技工作者心無旁騖創新創造,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以黨建為引領,著力提供優質的“管家式”服務:建立服務專員制度,配備10名服務專員對接服務引進類科研機構,建立“一對一”“一對多”雙向互動溝通機制。

  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建設試驗場,需要解決林地使用等問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負責“一對一”服務的科技創新局干部王垚隨即前往調研。

  “科技創新局主動上門服務,協調組織現場考察、專家評審,聯系有關部門研究可行路徑,項目用地申請得以合法合規完成。”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韓愷告訴記者。

  如何讓服務制度常態化、長效化?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探索形成“三個一”服務機制——服務協同創新區黨員突擊隊員每月到聯系點上班不少於兩個半天﹔志願服務工作推進會原則上每季度召開一次﹔每個黨員服務小組梳理確定一個特色亮點項目。

  受益於此,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場地建設、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項目申報、華東師范大學重慶研究院科研平台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逐一解決。

  優化服務,迎來創新資源“西南飛”。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知名大學的研究機構紛紛落戶兩江協同創新區,新能源、智能汽車、機器人、航空航天等前沿科研項目正順利展開。

  創新機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早上不到8點,兩江協同創新區3D打印產業專班技術經理人張杰,來到位於兩江協同創新區融合創新中心二樓的重慶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我目前在職攻讀3D打印材料方向的博士。”張杰前段時間剛取得中級技術經理人証書,但沒有滿足於此,“技術經理人隻有掌握最新知識,才能跟得上創新步伐。”

  “我們依托滬渝協同創新中心和易智網等平台,培養了一批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技術經理人,幫助破解科研成果轉化難題。”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余婧秋介紹。

  擁有行業領先技術,摩方公司負責人鄒斐卻一度很焦慮,“新技術試驗,靠單打獨斗行不通,需要有一個開放共享的平台,通過試錯、迭代不斷完善技術。”

  鄒斐的焦慮,引發了張杰的思考,“新區已有10余所與3D打印相關的研發機構,何不搭建一個3D打印協同創新中心?”兩江協同創新區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飛一聽便道:“這個建議好!”

  說干就干。打印精度2微米的系統配備了13套,10微米的系統配備了20套。以開放共享為內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月湖超高精密增材研究院+共享服務平台”搭建起來,“研究院—3D打印企業—上下游應用企業”的創新生態逐漸完善。

  共享平台帶來的是多贏:對摩方公司而言,依托園區的科研機構力量,可以持續攻關下一代精密打印材料、工藝以及相關應用﹔對園區科研機構而言,平台能提供超精密3D打印服務,助力二次原創開發。

  在兩江協同創新區,像3D打印產業這樣的專班還有不少。“我們依托研發共享平台、科技金融、知識產權保護、成果轉移轉化機構等系統化服務資源,合力推進新區科技服務能力提升。”余婧秋說,兩年多來,兩江協同創新區累計實現成果轉化193項,孵化培育科技企業175家,一些新創企業的年營收已超億元。

  培育人才,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兩江協同創新區科創邁上快車道,也遭遇‘成長的煩惱’。”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向悅文說,“知名科研院所不足,高端科研人才短缺,契合產業需求的工科人才緊缺。”

  “人才培養成本高,缺乏實驗設備等資源,科技成果產業化不易……”重慶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羅遠新則列舉了學校面臨的問題。

  2021年6月,兩江新區、重慶大學通過校企合作建立明月湖—重慶大學新工科教育科創平台,著力打通科創人才培養堵點。重慶大學負責培養人才,兩江新區則依托轄區內科創基地的技術、設備、資金等資源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服務。

  “在這裡上課很有挑戰,考試內容是自己設計制作產品。”2021年7月,明月科創實驗班學生酈鋮與同學一起設計了“盲文多行閱讀器”,通過電磁鐵微控單元驅動凸點升降,可實現盲文書籍電子化、輕便化、低成本。

  翻看明月科創實驗班的培養方案,“學以致用”是底層邏輯。科創班學生假期會在明月湖科創基地參加科創訓練營,好的項目可獲創新基金資助。目前,“盲文多行閱讀器”已獲得明月湖國際智能產業科創基地探索期投資。

  “一年多時間,吸引11個入孵項目團隊,開發35款智能硬件產品樣機。已孵化5家創新型企業,其中兩家獲得百萬級天使投資。”明月湖國際智能產業科創基地負責人張藝蒙介紹,“科創基地負責提供創業導師、技術以及數百家企業資源的全鏈條支撐,目標是孵化出市場競爭力強的創新型企業。”

  協力強化人才支撐,兩江新區、重慶大學還有新舉措——2022年9月,重慶卓越工程師學院正式揭牌。

  圍繞“科創+產業”,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堅持把產業科技創新作為主戰場。“兩江新區擁有汽車、電子兩個‘雙千億級’支柱產業,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向悅文說,“我們緊扣‘智能化+新能源’方向,與重慶大學攜手建設卓越工程師學院,旨在培養產業急需的高素質工程師。”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李潔表示,兩江新區將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生成能力,全力打造科技創新“升級版”。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