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竹筍蓋“棉被” 村民鼓腰包
冬日的清晨,天剛蒙蒙亮,62歲的朱德梅就背著背簍,手拿鏟子上山去挖筍。
朱德梅是重慶市豐都縣三建鄉綠春壩村的村民。以前臨近春節時,是她最清閑的時候,但從2022年起,春節前后卻成了她最忙碌的時節。這段時間的勞作,除了有務工收入,產業分紅也會多起來。
筍竹是三建鄉的特色產業之一,全鄉共有7200余畝,其中雷竹3200余畝。雷竹一般在3月初開始出筍,每斤售價2-3元。如果能提前至春節前后上市,雷竹筍的收益會提升8-10倍。
經覆蓋后提前2個月出土的雷竹筍。人民網 劉政寧攝
為了讓雷竹筍賣上一個好價錢,從2021年底起,三建鄉依托重慶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專家,開始探索實施雷竹覆蓋提早出筍栽培技術。“要讓雷竹筍在春節期間進入豐產期,需要從前一年的10月起進行相關准備工作,11月中旬開始進行覆蓋。”重慶市林業局駐三建鄉產業指導組隊員、市林科院工程師童龍介紹。
雷竹覆蓋,是指在雷竹林裡鋪上秸稈、稻草、糠殼等覆蓋物,相當於給竹林蓋上“棉被”,再按需澆水保持濕潤,實現地表增溫,從而讓雷竹提早出筍。
村民給竹林覆蓋物澆水保持濕潤。人民網 劉政寧攝
童龍說,第一年試點,綠春壩村選了3畝竹林做試點,春節期間上市的雷竹筍售價10元一斤仍供不應求,竹林的採筍期由1個多月延長至3個多月,畝產量也由原來的不到1000斤增至2000余斤。
嘗到甜頭后,2022年底,綠春壩村的雷竹覆蓋面積擴大至15畝。小寒節氣一過,覆蓋了的竹林開始陸續出筍。此時,在竹林務工的村民們的工作重心也由前期的除草、鋪糠、澆水轉為挖筍。
1月9日,村民在雷竹林挖筍。人民網 劉政寧攝
找筍、掘筍、斷根、起筍……1月9日,在綠春壩村雷竹基地,朱德梅熟練地將“藏”在覆蓋層下方的雷竹筍收獲至一旁的背簍裡。“現在才剛剛出筍,產量不是很高,再過一個星期,我們整天都要在這裡挖筍。”朱德梅一邊挖筍一邊說,村裡第一年進行雷竹覆蓋,她光是冬季在竹林務工的收入就超過了3000元,今年的覆蓋面積更大,售價也比去年高,收入肯定會更多一些。
“今年提早上市的雷竹筍定價為20元一斤,即便如此,訂單也已排到了春節前了。”三建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向春波告訴記者,對於村民而言,雷竹覆蓋一是增加了竹林的用工需求,二是效益更好,村民拿到的產業分紅也會更多。為讓更多市民能提前嘗鮮,在春節前后的出筍高峰期,當地還計劃在各大電商平台以直播帶貨的形式,銷售雷竹筍。
剛挖出來的雷竹筍就地去頭、裝箱,再快遞給客戶。人民網 劉政寧攝
竹筍的保鮮期很短,反季上市能讓竹筍賣個好價錢,正常上市高峰時又如何保障產業的效益呢?三建鄉的答案是: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
1月9日下午,記者到訪時,恰好遇到率隊來訪的重慶市渝味漂香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小明一行,在與三建鄉有關方面洽談竹筍加工廠落戶事宜。“前期已經進行了很多次的溝通,項目落戶已基本確定,目前正在商討具體細節。”方小明說,按照計劃,今年春節前雙方將簽訂合作協議,春節后開工建設,竹筍初加工項目4月可投產,精加工項目7月份投產。屆時,不僅能滿足三建鄉全鄉的竹筍加工需求,還能給當地帶來80多個就業崗位。
“竹筍反季上市和引進加工企業,目的都是為了提升產業效益。”向春波說,由於前期試點效益明顯,今年底計劃實施雷竹覆蓋50畝以上。除了村集體產業,三建鄉當前還在大力發動農戶自種,推廣返包到租、產業托管等模式,進一步調動農戶的參與度,提升產業效益,讓老百姓實現增收致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