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白领到乡村致富带头人 她享受着山村的宁静

李钰婷在整理笋干。谢春来摄
人民网重庆3月8日电 离开工作20余年的大城市,回到乡村创业,如今已是李钰婷扎根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石岭村的第6个年头了。“很多人受不了农村的清冷,但我感受过大城市的喧嚣,反倒很享受山村的这份宁静。”44岁的李钰婷望向远方,话语坚定。
此前,李钰婷一直在北京从事电子数据库方面的工作,足迹也遍布许许多多的沿海城市。在外“漂泊”久了,心里总想着回到家乡。2016年10月,李钰婷离开北京,回到了老家石岭村,承包经营了1200亩笋竹园,并进行林下土鸡养殖,发展循环经济。
回到家乡创业,并不是她一时冲动的决定,她懂得如何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鸡不吃竹笋,但能帮着松土和施肥,通过轮养的方式,不仅鸡养得好,竹笋的产量和品质也能得到提升。”李钰婷说。
当然,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时,她带着村民种植鲜笋,给竹笋加工厂供货,但是价格被压得很低。于是,她开始琢磨着自己加工笋干,从用柴火到电烤,慢慢地笋干的销路也打开了。
2021年,李钰婷又流转了上千亩土地,开始规模化生产,并利用刚获得的度小满10万元公益助农免息贷款扩建竹笋加工生产线。从单一产品到品牌化管理,从初级农产品到深加工生产线,就这样,李钰婷一步步走向更大的市场。如今,她的公司每年的营业额都有30%左右的增长。
一直以来,李钰婷都在积极带动乡亲们增收。刚回乡时,她就针对村里的残疾人和老人免费发放鸡苗,养好后收购回来,再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以此帮助农户增收。同时,她还聘请当地村民在笋竹基地、养鸡场、农家乐务工,赶上竹笋特别多时,他们一天都能挣300多元。
在自身业务发展壮大的同时,李钰婷也成了乡亲们的致富带头人。通过农户入股带动产业发展,她先后为两个村的60户144人提供了每年固定分红助力增收,并以“股份分红+务工收入”的产业扶贫模式,让当地更多群众获得实惠。
2019年6月,李钰婷的企业获得了涪陵区人社局和扶贫办联合授牌,成为了“就业扶贫车间”;2020年5月,李钰婷开办的茨竹沟生态园被重庆市妇女联合会授牌“巾帼产业扶贫基地”,她个人也荣获了“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刘政宁、谢春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千里之外,重庆医生隔空打“瘤”
- 跨省5G远程聚焦超声消融手术现场。邹乐摄 人民网重庆3月8日电 (陈琦)重庆医生陈文直手握鼠标,犹如握着一把无形的手术刀,眼睛盯着电脑屏幕前的超声影像,对准影像中出现的肿瘤组织,实现“定向爆破”,消灭肿瘤。…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