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裝置帶火蓮花穴旅游業
璧山七塘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閑置農房變身美術館

2月2日,璧山區七塘鎮蓮花穴,駐村藝術家朱雨誠正在維護大地美術館的藝術裝置。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大家看,這就是我們七塘正在上市的春見柑橘,好吃得很,個頭這麼大,吃起爆汁!”
“二嫂,你給大家展示一下啥叫爆汁?”
2月2日,璧山區七塘鎮柑橘園裡,“二嫂”萬友會又穿上“工作服”——大紅花棉襖,跟鎮宣傳干事佘林川一起熱火朝天地為當地柑橘帶起貨來。
一個曾經冷冷清清的村落
作為七塘小有名氣的“網紅”,萬友會廣受歡迎。每到水果豐收季節,哪家有帶貨需求,都會請她來幫忙。但對於在當地開辦農家樂的萬友會來說,直播只是她的副業。
講起自己的創業經歷,萬友會直言不諱:“這個農家樂剛開始還是有點虧錢。”很快,她話鋒一轉:“但最近一年不錯,多虧了蓮花穴藝術鄉村的打造!”
2020年,萬友會萌生了開辦農家樂的想法,想到七塘鎮水果產業上了規模,便將農家樂的位置選在了七塘將軍村的蓮花穴。
但彼時的蓮花穴,就是一個冷冷清清的村落。“不少農房閑置,牆壁也是破破爛爛。”萬友會說,因為周邊環境不好,農家樂生意非常冷清。
出人意料的是,次年,蓮花穴就實現了華麗轉身。
一夜間小村落有了藝術范
在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七塘鎮決定從人居環境整治開始破題,得知四川美術學院有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需求,便主動上門聯系合作事宜。
多次深入調研后,川美和市雕塑學會的藝術家挖掘出當地村史,並在保留建筑風貌、歷史肌理的前提下,對當地建筑進行改造。
2021年下半年,一棟棟閑置農房經藝術家改造,變身為美術館、藝術博物館、民宿、咖啡館等。藝術家還把當年重慶第二屆雕塑大展“搬”到了蓮花穴,雕塑大展展出的200多件作品,一夜間讓小村落有了藝術范兒。
展出結束后,部分藝術作品“留”在了蓮花穴,比如房屋牆壁上穿牆而過的貓、稻田裡令人稱奇的飛機、窗戶上扭曲的防護欄……蓮花穴具有的藝術氣息,吸引了眾多游客接踵而至。
一年多來,蓮花穴先后舉辦多次藝術活動,“進駐”的雕塑、裝置等藝術品越來越多,村容村貌也在不停更新,好些游客說“每次來都有新鮮感”。
“賞花季游客肯定會更多”
蓮花穴人氣旺了,一系列變化出現了。
鎮宣傳干事佘林川覺得本領不夠用,摸索著學習拍照、直播等技能,不斷為七塘旅游“吆喝”。萬友會跟著佘林川學習,兩人經常一起商量著拍攝短視頻,為七塘積聚人氣。
村民甘遐學學會咖啡調制技術,成了咖啡館的工作人員,每月收入3000多元。就連種果樹的好些業主都坐不住了,紛紛聘請經營人員、技術人員對果園進行提質升級,准備把採摘游也發展起來。
萬友會說,蓮花穴今年春節的旅游特別旺,自大年初二至今,她家農家樂營業額已有5萬多元,“馬上就是賞花季了,游客肯定會更多。今年我計劃再開一家農家樂、提升住宿接待量,再加把勁搞直播,讓粉絲數量漲一大截!”(記者 栗園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現有濕地420萬畝 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
- 人民網重慶2月2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今年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修復”。當日,重慶市林業局在合川三江國家濕地公園啟動第27個“世界濕地日”主題宣傳活動,向市民普及《濕地保護法》相關知識,介紹濕地的多種效益和功能,宣傳保護濕地的理念,號召大家攜起手來共同保護濕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