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走進區域看發展

重慶大足:讓石刻“說話” 讓雕客“生根”

胡虹 焦磊
2023年02月23日16:30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大足石刻文創園內擺放的雕刻作品。人民網 胡虹攝

大足石刻文創園內擺放的雕刻作品。人民網 胡虹攝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現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在大足石刻1300余年傳承過程中,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石雕技藝,孕育了一大批優秀的雕刻工匠,“雕刻經濟”歷經千年而不衰。大足石雕匠人群體被業界稱為“大足雕客”。

現在,“大足雕客”不再是特指一個人,也不是廣義的一群人。“大足雕客”是重慶市大足區因地制宜打造的勞務品牌。目前,“大足雕客”勞務品牌是重慶市重點培育的地方特色勞務品牌。

2月22日,“走進區域看發展•川渝奮楫譜新篇”網上主題宣傳採訪團來到重慶大足石刻文創園,了解當地如何為重慶市文創產業提供重要人才支撐,幫助本地勞動者創造大量的創業就業機會,成為就業“金名片”和致富“金鑰匙”。

楊聲才在雕刻石雕作品。人民網 胡虹攝

楊聲才在雕刻石雕作品。人民網 胡虹攝

在大足石刻文創園,還沒走近,“噔、噔、噔……”輾子敲擊石頭的聲音就傳來。在工作室內,楊聲才一個人正在雕刻教學模具,他手下的石象漸漸成型。

北山摩崖造像,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生長於北山的楊聲才來說,近萬尊北山摩崖造像是他學習石雕技藝最好的老師。

“小時候隻要進城,回家就會路過北山,天天看,也就耳濡目染了。”楊聲才16歲的時候,一時興起撿了一塊鵝卵石,拿起父親雕石頭的工具,開始了他的雕刻生涯。

“以前是覺得好玩,現在是熱愛。”楊聲才說。27歲時,楊聲才覺得自己的雕刻還差火候,也是這個時候他遇到了自己師傅:“在他的指導下,我開始領悟石雕的真諦。”

現在,楊聲才在大足區職業教育中心任教,他想把自己學到的石雕技藝和對石雕的感悟教給學生們。“石雕技藝不能斷代,培養新人是我們的責任。”他說。

採訪團記者拍攝石雕作品。人民網 胡虹攝

採訪團記者拍攝石雕作品。人民網 胡虹攝

正是楊聲才這樣的雕刻工匠讓精美的石刻會“說話”。

大足石雕從業人員數以萬計,不過長期以來,都是單打獨斗、各自為陣,不利於現代石雕人才的快速高效培育,不適應行業升級發展需求。

為此,大足區人力社保局打出組合拳,創立“大足雕客”統一勞務品牌,把民間雕刻工匠、大中院校畢業生和新生代勞動力做為產業人才生力軍,建立統一招募渠道,促進就近就地能增收。

“我們主要招募散落在民間的雕客工匠、藝術院校的畢業生及川渝兩地新生勞動力,分別開展雕塑理論、產品創意、雕刻技巧等教學及實踐。”重慶市大足區人力社保局黨委書記、局長蔣仕惠介紹。

同時,與川美等高校合作建立“高校+園區+工匠”的人才培育模式,在大足職教中心開設三年制石雕特色中職專業培育,通過大師“進高校、入課堂”進行培育﹔聯合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培育。“年培訓‘大足雕客’1000人以上。”蔣仕惠說。

石雕工匠在精雕石像。人民網 胡虹攝

石雕工匠在精雕石像。人民網 胡虹攝

“我們還與國內外291家雕塑企業、11個重點產區和33家人力資源公司建立了長期的定向輸出、人才代理等用人合作機制。”蔣仕惠表示,開展雕客創業培訓,通過孵化平台年孵化創業主體170余戶,實現裂變式培育,有力促進和保障雕客們高質量就業創業,讓日薪超過500元的“大足雕客”比比皆是。

此外,大足區和四川省資陽市已共建川渝石刻特色文創產業公共實訓基地,正共同規劃建設川渝雕刻共享產業園。下一步,產業園將發揮“虹吸效應”,匯聚十余萬名川渝兩地雕客,以“人才鏈”賦能“產業鏈”。

近年來,“大足雕客”獲得國家級個人獎項56項,省部級個人獎項283項,同時擁有知識產權及專利技術160余項,產品獲得國家、省市級獎項547項。“大足雕客”的足跡也遍布全國10余個省市及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傳承弘揚著石雕匠人的工匠精神,用刻刀講述著大足石刻的千年故事。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