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雙城經濟圈、新能源汽車、互聯互通、長江十年禁漁……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慶元素

2023年03月06日07:29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賽力斯生產線,一派繁忙景象。(本報資料圖片)(兩江新區管委會供圖)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哪些提法、要求與重慶緊密相關?3月5日,重慶日報記者邀請市級有關部門、區縣負責人及專家,就報告裡的“重慶元素”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們“有序發展城市群和都市圈,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報告中提到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重慶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兩江新區雙城辦常務副主任李建彬介紹,2020年以來,川渝兩地秉持“一家親”“一盤棋”意識,緊扣“兩中心兩高地”戰略定位相向而行,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作為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正圍繞產業、開放、公共服務、科技創新等領域密切協作。

李建彬表示,下一步,兩江新區將繼續與天府新區深化合作,發揮示范引領和龍頭帶動作用,為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在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方面,將以八大產業聯盟為突破口,進一步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力爭入盟企業突破1000家﹔在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面,將共同申報重大項目、重大平台,加快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在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方面,將提升開放平台能級,以數據開放、金融開放、運輸開放為重點,推動兩地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方面,將高標准做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兩江新區、天府新區高品質宜居優勢,共同建設高標准、高水平的智慧之城和公園城市樣板。

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

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們“推動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報告中提到的新能源汽車,正是現今重慶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個縮影。”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重慶作為全國制造業重鎮,工業經濟對全市經濟發展起著“一業定乾坤”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重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多措並舉增強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專班推進汽車、電子等重點產業保鏈穩鏈和集群發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態勢越加明顯。

2022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2%、高於經濟增速0.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2.3%﹔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4倍,軟件業務收入增長10.5%。

“接下來,我們將圍繞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目標,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該負責人表示,重慶將緊盯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實施傳統支柱產業提升行動和先進制造業產業集聚提升培育行動,著力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業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裝備、先進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特色產業集群,培育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綠色低碳等未來產業集群。

同時,培育壯大數字經濟,培育更多具有競爭力的“重慶智造”“重慶創造”品牌,努力為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作出新貢獻。

關鍵詞

互聯互通

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們“實施一批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項目”“新簽和升級6個自貿協定”。

“2018年11月,中國與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議定書》,就是報告提到的6個協定之一。該協定強調,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以下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示范性重點項目。”市中新項目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底,雙方累計簽約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234個、總金額252.6億美元,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智博會等全市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動,也在項目助力下取得積極成效。

該負責人表示,2023年,重慶將把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來謀劃推進。

深化區域交流合作方面,重慶將在中新雙方確認的50個重點合作項目上下功夫、見實效﹔組織辦好第三方市場對接會等,引導更多東盟國家和市場主體參與陸海新通道共建。

推動現代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重慶將加快建設中新(重慶)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示范園區、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區,不斷提升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新加坡航空(重慶)保稅航材分撥中心運營質量和示范效應。

在制度型開放上厚植新優勢方面,重慶將深化落實《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創新政策備用清單》,推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與自貿試驗區等各類開放平台協同發力。

強化惠民有感方面,重慶將推動新加坡服務型企業參與重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在醫療、教育、文旅等領域集聚一批高品質生活服務業態,更好滿足市民國際化消費需求。

關鍵詞

長江十年禁漁

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們“深入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

“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是重慶加強生態修復、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重要舉措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說,近年來,重慶嚴格落實長江保護法,全面推行河長制、林長制,實施中心城區“兩江四岸”“清水綠岸”“四山”治理提升,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5%,城市建成區綠化率達到42.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超過98%,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優,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8.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2天、同比增加6天。

余國東表示,重慶接下來將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一是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優化調整﹔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區域大氣污染協同防治,統籌推進“五水共治”﹔三是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全面深化河長制、林長制,實施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提質建設“兩岸青山·千裡林帶”、國家儲備林,抓好長江“十年禁漁”,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四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度融入全國碳市場,優化地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階段性目標。

本報記者 王翔 王天翊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