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優質均衡 惠民有感——重慶市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新報告【6】

2023年11月05日09:16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把好學校建在家門口 以好教育聚合新優勢

兩江新區 邁出優質均衡步伐 助力區域引領示范

2023年中國足協青少年足球錦標賽(重點城市組)女子U10組別的比賽

2023年中國足協青少年足球錦標賽(重點城市組)女子U10組別的比賽

兩江新區學生

兩江新區學生

自2013年被認定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以來,兩江新區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學校規模和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兩江教育”品牌影響力在重慶市乃至全國日漸凸顯。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當前,兩江新區正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產業升級的“硬支撐”,更離不開教育提質的“軟實力”。

作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兩江新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多管齊下、多措並舉,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讓更多的教育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群眾,鋪就城市的“幸福底色”。

圍繞“優質均衡”,兩江新區“一盤棋、一條心、一股勁”,通過集團化辦學縮差距、隊伍建設激活資源、智慧教育賦能添彩等路徑,令優質教育“就在身邊”﹔落實“一校一品”,兩江新區“有文化、有內涵、有品位”,緊扣落地落細“雙減”、縱深推進“五育並舉”等發力,讓優質教育“遍地開花”。

把好學校建在家門口,好學校以特色顯優勢的經驗、以改革促發展的決心、以提質惠民生的擔當,聚合“兩江教育”新優勢、強動能,更好服務於兩江新區大發展。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優先教育投入 擴大優質資源供給

今年9月,嶄新的重慶兩江新區禮嘉實驗禮智學校迎來了首場校園開放日,數十位家長代表,帶著小朋友,揭開這座“公園裡的校園”的神秘面紗。現代時尚的設計風格、大氣敞亮的體育操場、布局合理的功能教室——懸了許久的父母心,此刻穩穩落地。

不只是禮嘉實驗禮智學校,嘉原小學、星海學校也在同期建成開學。3所學校同時起航,一舉新增156個班級、7320個學位,新增學位量佔到新區義務教育階段總量的8.7%。

近年來,在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創建工作的引領下,兩江新區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堅持“建改同步”原則,按照“有文化、有內涵、有品位”要求建設學校,中小學從24所增加到55所,學生從4.8萬人增加到9.3萬人,教育體量實現了翻番。

如此蹄疾步穩地擴大教育體量,折射出兩江新區不斷優化義務教育資源布局,加大教育基礎建設投入,持續提升區域教育城鄉一體化建設水平,努力實現“公平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決心和信心。

隨著大量新建學校的拔地而起,如何消除教育發展中的“馬太效應”,成了擺在兩江新區面前的另一道難題。

兩江新區以推進集團化辦學等多種辦學模式改革解困破局:成立5個教育集團、8個培育集團,推進“優質校+新校”集團辦學、“優質校+薄弱校”共同體辦學、“名校長+新校”教育家辦學。如此以強帶新、以強帶弱、以城帶鄉,迅速縮小校際差距,讓優質教育“遍地開花”。

今年9月,兩江新區星光學校牽手新開辦的嘉原小學成為星光教育集團領辦校。集團通過派出骨干教師支援新校、專家引領、干部挂職、師徒結對、交流輪崗、教研同步、資源共享等方式快速提升新學校辦學品質,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帶動輻射作用。

通過深化多元辦學改革,兩江新區已實施教育評價、區管校聘、集團化辦學、體教融合、協同發展等5項改革30項任務。與北京海澱區5所學校、四川天府新區18所中小學組建學校發展共同體。

兩江新區立足新起點,謀劃教育新藍圖,不斷探索教育發展的新路徑,逐步使各片區的教育資源優質、齊全、均衡,呈現出新建校辦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強一所、城郊校抓一點帶一片的良好態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教學環境和優質教育資源的新期待、新要求。

從“少數優”到“全員強”

均衡配置師資 教師隊伍量質齊升

8月21日至23日,兩江新區舉行了2023年區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培訓,全區中小學近400名教師參加培訓。培訓期間,“准骨干教師”們踴躍發言,積極與專家互動,主動在勤學善思中厚植內功,在交流切磋中內化思考,在學思踐悟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凝聚起行動共識。

“培訓從情商應用到有效課堂教學,從生命的傳奇到教師專業發展,從教學主張到科研論文。通過培訓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教師成長的關鍵在於不斷的積累和實踐,做到知行合一,提煉進階,我堅信對教育事業的不斷追求和對孩子無私的愛,終會使教育理想、教學主張成為現實。”參加培訓的兩江新區雲錦小學教師杜亮說。

這是兩江新區加強教師隊伍梯級建設,提升教師隊伍業務素質的一個縮影。

教育要辦好,教師是關鍵。在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征程中,兩江新區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區域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依托新區靈活的體制機制優勢,兩江新區不斷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加大力度引進高層次優秀教育人才﹔拓展教師培育渠道,激發教師工作活力﹔完善教師考核激勵機制,堅持向一線傾斜,提升教師歸屬感、榮譽感和幸福感,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目前,兩江新區已面向全國引進高層次教育人才77名,擁有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省級名師、省級骨干教師數百人,教師隊伍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科結構明顯優化。

如何盤活這些優質師資?兩江新區推行教育集團內交流輪崗機制,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領作用,在滿足基層學校、教師發展的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實現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項項舉措的落實,推動兩江新區教師隊伍量質齊升,為構建優質均衡教育體系“配”上了強勁“引擎”。

數據顯示,每年都有上百名兩江教師在全國、全市教學比賽中獲獎。僅2022年,兩江新區教師賽課獲國家級獎10人、市級獎271人、區級獎306人,教師獲得國家、市級以上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獎數量翻番。近年來,學校開發精品課1443節,被評為部級精品課24節,市級精品課174節,區級精品課236節,為四級智慧教育的深入實施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

從“一枝秀”到“滿園春”

深挖內涵品質 “一校一品”彰顯特色

2012年被定為全國校園足球布局學校,2016年被評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22年成為兩江新區區級足球隊訓練基地……兩江新區天宮殿學校通過尋求學校足球特色開展與德育創新之間的契合點,構建全動力教育的育人模式,以足球運動培養孩子健康體魄、良好行為習慣、意志品質、榮譽感以及交往和抗挫折能力,拓展學生潛能,推動德育工作整體改革,為優質發展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禮嘉實驗小學堅持“智慧勞育”的發展理念,以“K9勞動教育改革試點”重慶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成功立項為契機,創建“微、小、中、大”的四大課堂,實施“小博士學院、太陽花學院、小綠葉學院、小水滴學院、萬花筒學院”五大學院課程,為學生提供樹德、增智、育心的新勞動教育課程,讓勞動教育真實有效地發生,打造出“幼兒園+小學”的九年勞動教育新樣態。該校《K9勞動教育實踐研究》被評為重慶市第五屆教育改革試點成果二等獎。

……

一所學校,便是一張教育名片。

有個性才有特色,有特色才有活力。特色教育是學校內涵發展、提升辦學品位和育人品質的有效路徑。近年來,兩江新區著力打好特色牌,以強化“五項管理”、落實“五育並舉”、開發精品課程為抓手,打造百花齊放的“一校一品”,推動各中小學特色化、多元化、個性化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內涵品質。

在實施過程中,兩江新區重點打造與課堂教學、課外實踐、校外實踐、智慧教育融合的“智慧勞育”工程,構建“課程+教研”“校內+校外”“勞動+創新”的勞動教育(科技創新)實踐基地﹔推進體教融合,構建“一校一隊、一區隊、一基地、一聯賽、一渠道”的“五個一”全國校園足球試點區構架,持續擦亮勞動、足球兩大教育“名片”。

當前,兩江新區已在全市率先成功創建“全國勞動教育實驗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區”,共創建全國全市體育特色學校40所、藝術特色學校8所,特色學校佔比超過50%,全區中小學各具特色的教育亮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全區教育呈現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優質均衡發展新樣態。

從“會教學”到“慧教學”

集“智”聚“慧”育人 加快優質均衡發展

在兩江新區智慧教育雲平台,集成55個區校兩級教育教學應用,對接國家、市智慧教育平台,自建豐富教學資源,並嵌入“教、學、管、評、測、研、服”等數據化工具箱。

平台上,可視化數據圖一一呈現,各智慧教育場景和措施一目了然:教育綜合評價、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教師發展苑、網絡學習空間站、教育安穩應急……

這是兩江新區在數字化浪潮之下,解鎖的智慧教育全新場景。

智慧教育是構建公平、優質未來教育的重要方向。兩江新區作為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緊扣“數字重慶、智慧兩江”主題,以建設“智慧教育新區”來建設“基礎教育強區”。

“讓教育會‘思考’更‘智慧’,是兩江教育一直以來的價值追求和發展實踐,區教育局將智慧教育作為‘加速器’和‘彈跳板’,從定位、體系、融合、效能四個方面探尋路徑最優解。”兩江新區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重慶智慧教育創新中心主任李亭一表示。

經過長期實踐,兩江新區獨創“644”模式積極擁抱數字化,即“六個一架構”新格局:聚焦一張藍圖——《兩江新區智慧教育發展規劃》、一個中心——重慶智慧教育創新中心、一個行動——智慧教育五年行動計劃、一個平台——兩江新區智慧教育雲平台、一張專網——全域5G教育雙域專網、一個素養——師生數字素養提升,全面夯實區域智慧教育底層基座﹔“四維探索”新樣本:從課程、課堂、協同、評價四個維度整合技術與教學:“四大能力”提升新生態:以數字手段提升教育領導力、智治力、教學力、協創力。

高點定位、高位謀劃、高效推進。目前,兩江新區已成功創建國家智能社會教育治理實驗基地,承接國家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項目、教育部央館人工智能課程規模化應用試點區等,獲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智慧教育優秀案例》、重慶市智慧教育應用示范區縣、重慶市智慧教育優秀示范基地等眾多榮譽。

眼下,一個以教師學生智慧素養為核心、教學全過程智慧應用為手段、校園智慧治理為環境的兩江智慧教育體系,正在蓬勃發展。全覆蓋建設和配置多媒體教學終端、機器人、寬帶網絡校校通、班班通,編程課程開設率100%,開發“10個100”精品課程開放共享,建成市級智慧校園建設示范校18所。

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上台階、抓引領、促內涵、貼民心”的戰略任務。兩江新區將繼續堅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方向不動搖、目標不鬆勁,激發最大動能,釋放最優活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展現出重慶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應有的責任與擔當,交出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

王小寒 朱朝燕 陳銳 圖片由兩江新區教育局提供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