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優質均衡 惠民有感——重慶市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新報告

2023年11月05日09:16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全力推進“全域、全面、全程”優質均衡教育

沙坪壩 辦好“沙磁教育” 惠澤孩子成長

樹人景瑞小學數字課堂

樹人景瑞小學數字課堂

森林實驗小學學生在科學課上探究機械擺鐘的等時性原理

森林實驗小學學生在科學課上探究機械擺鐘的等時性原理

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從“學有所教”邁向“學有優教”,是沙坪壩區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升維”,也是惠民生、增福祉的暖心實踐。

自2013年通過全國首批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縣督導評估以來,沙坪壩區委、區政府高處謀劃、高度重視、高位推動,實現教育布局優先規劃、經費優先保障、人才優先引進、資源優先配置,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下堅實根基。2022年,沙坪壩區被教育部確認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2023年,沙坪壩區通過市級督導評估。

秉承“人文沙磁,學燈永耀”發展願景,沙坪壩區始終將教育強區作為首位戰略,以均衡為主線、以質量為核心、以改革為動力,推動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形成了“現代化教育強區建設水平持續提高,沙磁教育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的發展態勢,正打造“全域、全面、全程”的優質均衡教育,努力在重慶市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頂層設計

繪好優質均衡施工圖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基本保障。優質均衡的內涵集中體現為“四個更”:全面發展理念更鮮明,標准化建設程度更高,教師隊伍更強,人民群眾更滿意。

作為重慶市的教育大區、教育強區,沙坪壩區因教而立、因教而興、因教而強。全區以厚重的教育底蘊,豐富的教育資源,完備的教育形態,發達的各類教育,在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上高歌猛進,書寫著“沙磁教育,國之所倚”的絢麗篇章。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沙坪壩區成立了以區委書記、區長為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列入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建立部門協同機制,壓實部門責任,凝聚工作合力,舉全區之力辦好教育。

面對“公平”“優質”“均衡”的命題,沙坪壩區堅持城鄉一體、擴優增效、守正創新,通過規劃布局,優先保障,拓展優質資源寬度﹔創新舉措,挖潛擴容,提升辦學條件高度﹔專業引領,有序交流,加大師資均衡程度﹔集群辦學,自主融合,拓展協同發展深度﹔五育並舉,立德樹人,增加素質教育厚度﹔數字賦能,融合應用,加快教育發展速度﹔評價改革,注重內涵,提升辦學質量效度﹔規范招生,控輟保學,增強學生關愛力度﹔多方聯動,落實責任,加大協同育人精度。

解優質均衡發展之要,行優質均衡發展之道。沙坪壩區通過全域、全面、全程的“軟硬”兼顧、“內外”並重、“標本”齊謀,為全區建設“主陣地、示范區、排頭兵、領頭雁”目標定位注入教育動能。

“軟硬”兼顧

推進全域優質資源全覆蓋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地帶,建校9年的融匯沙坪壩小學,擁有30畝現代蠶桑勞動課程基地。這個基地與后山的800畝社區公園彼此鑲嵌,公園即學校,學校即公園,孩子們不出校門就能享受“耕讀傳家”的快樂生活。

充分利用教學樓樓頂閑置空間,投入200余萬元建設“鳳鳴書畫院”﹔整合行政樓辦公區域,改建為“學生發展中心”﹔改建補充8大體育場館,新增體育場館5115.9平方米……鳳鳴山中學拓展了教育空間,改善了教學環境。

在沙坪壩區,不少學校通過全域資源配置的優化升級,實現“校校達標、項項達標”,達到“從有到精、從精到美”的辦學條件“躍升”。

聚焦全域“軟件+硬件”兼顧,沙坪壩區以高規格、高水平的標准,強統籌規劃推區域均衡、重協同發展推校際均衡、實交流輪崗推師資均衡,全力改善學校教學生活和安全保障條件,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規劃布局、強統籌實施。根據區域新型城鎮化發展動態,預測學齡人口變化趨勢,沙坪壩區新編制《中小學校布點專項規(2021-2035)》,構建“一圈三帶”全域教育優質發展新格局,採用“上天入地”“推牆合室”“左右求源”等做法,推進“一校一案”挖潛擴容,因地制宜開辟學生活動場地。

集群發展,重協同發展。沙坪壩區在2015年開展集團化和共同體辦學的基礎上,大力實施新時代優質學校集群化發展3.0行動,以“總校+分校”“領軍校+成員校”“特色項目聯盟”等為組建形式,建成中小學法人統籌型集群、品牌引領型和項目驅動型集群57個,全區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100%。

有序交流,優師資配置。沙坪壩區將教師發展作為關鍵一環,聯合北京師范大學打造師德涵養(沙坪壩)實驗區。圍繞打造“名師的家,教育的城”,探索實施“區管校聘”管理機制,教師交流人數達到應交流人數的30.7%,優質師資佔比近40%。實施“1+N”名師名優工程、“筑巢引鳳”計劃、人才關懷行動,構建“五級金字塔”人才培養體系,全國模范教師等各類優秀骨干教師佔在職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一。

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推動沙坪壩區構建泛在共享的優質資源供給體系,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功能,推進學校挖潛擴容、加快學校發展成長、促進薄弱學校提檔升級。

“內外”並重

釋放全面提質增效新活力

重慶七中將教材課文具象化、生動化,創編全國首部中學語文教師版話劇《雷雨》,在“薈文”語文課程創新基地展演,給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場景﹔重慶一中遴選86名骨干教師、學科名師組成教學團隊,依托“重慶一中書院雲課堂”平台,打造了不同學科的203節“名師公益‘雲’課堂”,免費向社會開放﹔樹人景瑞小學依托校本網絡學習空間,突出AI智能優勢,打造“學科思維—班級特色—傳統文化—SMAC”四級課程體系,促進課程提質增效……

在全面建設新重慶、新沙區的時代背景下,沙坪壩區堅持立德樹人、擴優增效、質效雙增,在突出德育實效、強化身心健康、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方面創新實踐,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近年來,沙坪壩區堅持全面“內涵+外在”並重,通過多策並用促教學提質、五育並舉強綜合素質、協同育人聚各方合力,在學生核心素養上錦上添花,讓人人享有公平而均衡的優質教育,促進城鄉學生全面發展。

多策並用,促教學提質,是內涵發展的首要任務。沙坪壩區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學提質攻堅行動,構建了融合信息技術的大單元教學模式,協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強化“跨校幫扶”,開展全學科常態課考評與全過程質量監測,提升區域義務教育質量。

五育並舉,強綜合素質,是內涵發展的關鍵之舉。沙坪壩區構建新時代“紅岩大課堂”思政育人體系,構建“以體育人”發展新格局,加強區域美育品牌建設,形成“固本鑄魂 興勞育勞”勞動教育體系,連續8年開展中小幼價值准則教育,連續15年開展體質健康比賽,並建成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監測一體化平台,探索形成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干預五步法,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提供支撐。

協同育人,聚各方合力,是外在建設的有效補充。沙坪壩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整體發展,加快校際均衡發展,保障群體公平發展,實施小學“免試就近入學”、初中“相對就近、免試入學,對口派校、隨機派位和區域統籌相結合”,落實公民同招。構建起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機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正是因為沙坪壩區注重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不僅能夠“有學上”,還能“上好學”“學得好”,學有優教的民生幸福標杆正在區域樹起。

“標本”齊謀

深化全程綜合改革促公平

沙坪壩區堅持“治標+治本”助力改革創新,以評價改革、“雙減”落地、數字賦能為綜合改革核心舉措,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提升義務教育發展效能。

用好評價改革指揮棒,沙坪壩區印發《沙坪壩區貫徹落實<重慶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若干措施>的具體舉措》,配套出台《沙坪壩區政府部門和鎮街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評估辦法》等制度11個,將優質均衡創建納入打造新時代“紅岩先鋒”變革型組織重要內容,不斷優化學校內涵發展評價,以“學生、教師、學校”為評價主體,構建基本線、發展線、警戒線“三線並行”的新時代學校內涵發展質量評價體系,連續12年以學校內涵提升程度檢驗區域優質均衡效度。

推動“雙減”工作有實效,沙坪壩區將“雙減”落地作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的關鍵,以“校內提質+校外減負+家校社協同共育”,打造高效課堂,重構課后服務體系、構建優質均衡發展良好生態。

主題化、序列化的研學實踐,就是沙坪壩區推動“雙減”工作的一大抓手。該區建立健全了中小學生廣泛參與、育人品質持續提升、組織管理規范有序、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落實到位、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高質量研學工作體系,打造“尋根·行走的青春”研學品牌,將“家國情懷”“耕讀傳家”厚植於孩子們心中,“把根扎下、把氣接上”。

比如,川外附小的“紅岩小導游”隊伍,參加紅岩研學體驗課程,利用周末、節假日到紅岩魂廣場、白公館等景點為游客們進行義務講解。育英小學學生參與職業體驗、樂耕實踐、科技探索等校外研學活動,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終身幸福打下堅實基礎。南開中學學生走進白公館、渣滓洞等教學點的“研學專區”,圍繞“紅岩詩歌潤澤少年”主題創作征文,以短視頻方式呈現“紅岩詩文”誦讀。

與此同時,沙坪壩區建立了多部門聯動治理機制,實施違規培訓挂牌整改制度,完善常態運營監管機制,深化校外治亂減負,推進校外治理與校內提質雙向聯動。

數字化賦能改革發展,沙坪壩區在“數字重慶1361”整體架構下,建成“沙坪壩區智慧教育雲平台”,區域整體推進“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建設,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和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建設試點,28所學校被納入國家智慧教育平台重慶市試點學校,移動學習項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7個最佳案例之一。

沙坪壩區不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不斷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促使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拓寬優質均衡發展的新天地。

數說>>>

近5年,沙坪壩區級財政性教育經費累計投入124億元,年均增長12%,新建、改擴建學校20所,累計新增學位近3.4萬個。

先后開展28項國家級、市級教育改革試點項目,成功建成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實驗區、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信息化教學實驗區、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等國家級改革項目試點區10個。

全區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100%。

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連續5年持續提升。

榮獲國家級教育成果獎11項。

周珣 張騫月 圖片由沙坪壩區教委提供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