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 幸福长寿

2020年11月11日07:40  来源:重庆日报网
 

长寿慢城

  长寿,因其“东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而得名,“长寿”二字,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夙愿。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长寿区通过坚守生态底色,将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城市提升和城市管理能力提升相结合,递交出一张山水更美丽、乡村更富裕、城市更宜居的幸福答卷。

  这些是长寿人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阶段成果,更是长寿人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崭新起点。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绣花”功夫绣出品质都市

  “坐高铁半个小时,开高速也不超过1个小时。”上班在长寿,家住在渝北的小李每天都要回家吃口热饭、哄哄小孩。

  距离重庆中心城区越来越近,是近年来长寿人的一种共识。今年,长寿区正式纳入重庆主城都市区范畴,肩负起同城化发展先行的使命。

  这样的近,首先得益于互联互通的交通发展。

  近3年来,长寿区累计新建城市道路21条,新增道路里程39公里,持续推进城市断头路、瓶颈路及节点拥堵路段改造,城市道路进一步通畅。

  当前,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的渝长高速扩能改造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同时,另一条长寿区至两江新区的快速道路项目,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有望年底开工。

  同时,城市品质的提升也进一步拉近了长寿与重庆中心城区的距离。

  西门游园是长寿最早建设的城市公园之一,在阅尽几代长寿人芳华的同时,自身也显得破败陈旧。通过去年的集中改造,西门游园得以“重生”,旧貌换新颜,再度成为老城市民遛弯、休闲的好去处。

  如今,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已然成为长寿这座城市的“新常态”。今年,长寿区的圣天公园、云峰寺公园等重点公园绿化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桃花公园、凤山公园等提档升级工程也已相继启动。截至目前,长寿区的城市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45%、21.04平方米。

  近年来,长寿区以城市提升为主线,以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服务设施的建设,建公园、添绿化、增景观,扮靓城市形象,提升生活品质,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品质不仅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近年来,长寿区的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也在努力向中心城区靠拢。

  为此,长寿区下足“绣花”功夫,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以大城智管促进大城细管,带动大城众管,着力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响应、精准处置、精细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创造共建共享、幸福宜居的城市新生活。

  为此,长寿区持续开展治乱拆违、街净巷洁、路桥平安、整墙修面、灯明景靓、江清水畅、城美山青城市管理七大工程。截至今年9月,共实施城区公交站台站牌改造70余个,整治城市主次干道10条,维修路灯2272盏、人行道5335平方米,新建脏车入城洗车点6个等,市政设施完好率和及时修复率达98%以上。

  在扶贫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71岁的邻封镇村民李树全将自家后山圈起来喂养“跑山鸡”,几年前还是建卡贫困户的他,如今成为村里的土鸡养殖大户,去年仅是出栏的鸡就卖了3万多元。

  近年来,长寿区通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式,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确保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该区10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累计脱贫6757户18794人,预计今年底将完成全面脱贫任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长寿慢城吸引了上万名游客来此旅游,成为重庆近郊新晋的人气休闲景区。

  郁郁葱葱的万亩柑橘园中,遍布着慢行景观道路系统;白墙青瓦素雅的巴渝民居和各具特色的农家院落相互辉映;随处可见的农耕文化、国学文化等元素……很难想象,这里过去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乡旮旯”。

  长寿慢城的蜕变,正是长寿区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生动案例。

  自2018年启动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以来,长寿区始终坚持聚焦“五个振兴”要求,以农业产业为支撑,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丽乡村画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才能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长寿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长寿素有“天府膏腴之地、川东鱼米之乡”之称,其农业发展有先天优势。

  近年来,长寿区通过聚焦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建设,做强特色农业。其中包括加速发展长寿柚、长寿橘、长寿鱼、长寿蛋四大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绿色发展;发布“自然长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累计认证“三品一标”425个、市级名牌农产品36个等。

  与此同时,长寿区还尝试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推动橘香悦动村、清迈良园、渔乐仙谷、紫耘花海等一大批农文旅融合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激活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了乡村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美好愿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农民为主体,要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此,长寿区在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同时,还建立起“基数加因素”“村民议事会”“三级联动制”等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以充分激发调动村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去年底,长寿的这一系列做法成功入选我国首批18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

  “过去都不敢在河边走,老远都闻得到腥臭味。”而现在每天晚饭过后,赵大爷都要在桃花溪旁打上1个小时的太极拳。

  经过多年的水体整治,如今穿城而过的桃花溪,溪水清澈,两岸树叶青翠,绿草茵茵,鲜花盛开,格外清新美丽,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胜地,其水体也从过去的劣Ⅴ类,提升到现在部分时段能够达到Ⅲ类。

  近年来,长寿区秉承着“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的决心,围绕“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工作目标,全面开展区域内的河库整治专项行动,建立河库清漂保洁长效机制,同时聚集上下游、左右岸治水合力,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河库治理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长寿湖,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其水质从10年前的劣Ⅴ类提升至当前的II类;长江在长寿区内的河道长度为20.9公里,如今的水体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御临河、龙溪河、大洪河等主要次级河流平均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

  水体的整治与保护,正是长寿区坚守生态底线、坚持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寿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环保作为事关长寿长远发展的生命线、保障线,一以贯之,守好筑牢,不断构建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决守住生态环保底线,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为此,长寿区着力优化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布局,科学编制长寿区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及“三线一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332.22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比例超过24%。对凡是不符合政策、污染生态环境的项目,均实行“一票否决”。

  与此同时,长寿区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退出“四山”管制明月山范围内的29宗采矿权,永久性关停具有78年历史的国企老厂长寿化工厂,在“阵痛”中实现永航钢铁去产能90万吨、区内煤矿全部关停,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据统计,近年来,长寿区累计否决、劝退能耗高、安全风险高、环境风险高、污染治理难度大的项目70余个,涉及投资约170亿元。仅仅是今年上半年,长寿高新区一个园区所拒绝的污染类项目就将近10亿元。

  山清水秀,是人人向往长寿的又一个理由。

  王静 刘廷 图片由长寿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