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区县>>要闻

多领域专家聚焦大足,破解石窟寺渗水和治理难题

2022年01月09日11:30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重庆1月9日电 1月7日至10日,由复旦大学、大足石刻研究院等作为承担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精细探测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会议,在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

会议现场。李波摄

  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内涵深厚,在我国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水病害是我国石窟寺主要病害之一,具有渗水裂隙微小、渗流结构复杂、渗流现象微弱等特点,常用的补给区防渗排水、排泄区封堵止水等治理措施,在一定时期起到治理效果,但因治理干预的规模及程度等限制,治理效果长效性较差。

  “石窟岩体裂隙渗水病害治理的难点是微小裂隙的精细探测及精准识别,以及缺少针对微小石窟裂隙渗流网络,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专用灌浆技术与设备。导致现有常规探测技术无法对石窟岩体微小裂隙及裂隙渗流网络进行精细探测、识别、解析,难以为精确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撑。”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马金珠表示,尤其缺乏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病害防治一体化技术体系等关键技术体系的支撑,导致目前石窟岩体裂隙渗水病害的精细探测、精确评估、精准与有效防治是为我国石窟寺保护工作的难点和迫切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11月,由复旦大学牵头,王金华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联合吉林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及大足石刻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兰州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地装(重庆)地质仪器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申报的“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精细探测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喜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重点专项立项。

  该项目以我国砂岩质岩体裂隙渗水病害现象微弱,渗流通道狭窄,现有探测技术难以探测、评估的深层次问题,以及防治关键技术亟待提升的迫切需求,聚焦砂岩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网络的地球物理场响应机理、裂隙渗流通道分级及渗流动力学机制、微小裂隙无机材料浆液扩散模型等科学问题,以“精细探测→精准识别→精确模拟→新材料研发→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研究路径,提出“精细探测与精确识别”、“精确模拟”、“新材料研发”、“防治策略及示范应用”4项研究任务,开展裂隙渗流网络地—井—崖联合波场差分精细探测、联合反演成像和智能精准识别、多尺度渗流通道渗透能力评估、裂隙渗流路径智能识别、灌浆材料调配及优化、“灌浆压力、注入率、文物安全”三控的裂隙灌浆等关键技术及重点内容研究,并通过应用示范研究、产学研用一体化基地、行业标准等推广项目研究成果。

  项目将在石窟岩体裂隙渗流网络地球物理场理论、石窟岩体裂隙网络探测方法、石窟岩体裂隙精细探测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项目研究成果将提高我国石窟寺保护科学水平。

  为何将该项目落地大足石刻?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教授刘绍军介绍,我国现存石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裂隙渗流灾害,大足石刻因身在多雨的重庆,问题尤为凸出。早在2015年,大足石刻开展的“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宝顶山大佛湾卧佛”渗水病害治理,于今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该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破解石窟寺渗水和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

  据悉,本次会议将围绕项目指南内容和考核指标,根据项目任务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结合项目示范研究对象“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宝顶山大佛湾卧佛”渗水病害特征,开展现场调查研究,重点围绕“怎么做”,研讨项目具体研究内容、详细的实施计划、细化的技术路线、节点目标及成果,并对项目及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讨论和研讨,完善、细化项目及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此外,在启动仪式上,大足石刻研究院黎方银院长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王金华教授,为复旦大学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共建“石窟寺岩体裂隙灌浆材料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揭牌,基地以重大项目研究成果为支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支持。项目将围绕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推广应用项目研究成果。(刘政宁、李波)

(责编:黄凌、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