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 书写人权保障光辉篇章
开栏的话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发展促进人权,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功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的人权发展道路,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14亿多中国人民在人权保障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专栏,聚焦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施成果,讲述中国人权故事,彰显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展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30日 01 版)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国人权状况好不好,关键看本国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强,这是检验一国人权状况的最重要标准。”
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权的基础,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持续制定并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护佑生命健康,一个都不能少
“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一场规模空前、举全国之力的生命救援随之展开。
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所说:“在人与病毒的斗争中,最高的人权就是人的生命,是健康的生命。”
病毒变异,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却从未动摇。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坚持动态清零,全力遏制疫情,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生动写照,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的最好诠释。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今天的中国,人民群众公平享有健康权,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以前看病要进城,到了医院还要排队。现在在家门口的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服务。”今年54岁的李翠凤是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向阳街道板桥村村民,谈到近年来生活中的可喜变化,她首先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点赞,说那里的医生懂医术,也懂患者。
2021年10月,宣州区启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应用于全区19家乡镇卫生院、9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家村卫生室、2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228家基层医疗机构。利用智能辅诊系统,医生既可以看到患者的既往病例、用药处方,还可以连线上级医院开展会诊。“我们卫生室的门诊量由原来的每月近600人次,增加到每月超900人次。卫生室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了,就可以让村民们少些奔波,在家门口看病就医。”宣州区狸桥镇慈溪村卫生室村医陶生福说。
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短板,是我国持续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一环。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建成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同时,对贫困患者实行了精准分类救治,截至2020年年底累计救治2000多万人。
全面建成小康,一个都不落下
贫困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初夏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黄马河村,流水潺潺、青山叠翠。村民任官梅笑容灿烂:“我们村好山好水,种出来的线椒个顶个的红艳!”任官梅身后,是成片的线椒田。田埂上方,一条硬化水泥路向山外延伸,新鲜线椒经由这里发往湖南、四川,成为厨师们青睐的食材。
时间回到2014年,黄马河村还是樟村坪镇唯一的省级贫困村,全村525户,有100户是贫困户。2015年起,黄马河村引进两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又抓住湖北省扶持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的机遇,流转农户土地,建设高山蔬菜基地,吸纳贫困户就业,年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村里一共种了350亩线椒、400亩桃子、100多亩圆黄梨,还发展起中药材种植和土鸡养殖,每一项都能为村民增收。”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光介绍,加上光伏发电、合作社、蔬菜大棚租赁等,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
如今,脱贫摘帽的黄马河村,平地种菜、坡地种果、林下养鸡;村民们房前有路、屋后有花,喝上自来水,用上智能手机,跳起广场舞,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经过8年持续奋斗,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这不仅改写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史,也创造了世界人权保障新奇迹。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贵在全面。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缩小,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4亿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达到2.4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全社会养老床位数达813.5万张……中国人民享有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充分的人权。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近1/5。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所创造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为增进人类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筑牢社会保障,一个都不掉队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权保障。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困难群体权利,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我们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政府的低保政策让我们扛了过来。”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金龙村村民骆书芬家里,院坝收拾得干净利落,夫妻俩正坐在一起吃午饭,桌上有鱼有肉。骆书芬说:“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前些年,骆书芬的丈夫因意外致残,骆书芬为了照顾家庭,放弃了外出务工,回家务农并照看小孩。石门镇村级帮扶工作队得知情况后,将其纳入重点帮扶对象,定期走访。2021年,江津区民政局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骆书芬一家三口每月能领到1845元救助金。
2021年8月,夫妻俩住的房子遭遇暴雨,成了危房。就在一家人犯愁的时候,帮扶工作队上门解了燃眉之急:先是安排骆书芬一家入住安全的房屋,后又帮助夫妻俩改造老房子。如今,70多平方米的新房结实牢固、窗明几净,屋内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冰箱、电视、衣柜等也一应俱全。看着菜地里种的蔬菜、院坝里养的鸡鸭、屋后摆放的蜂桶,夫妻俩时常展露笑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救助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覆盖城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
当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1157.7万人和1471.7万人;全国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697.4元;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257.2元……民生保障网织得越来越密,各类特殊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爱,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答卷也更显精彩。
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基本生活水准权,以发展促人权增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实行良法善治维护公民权利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特定群体权益,成功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征程上,坚持中国人权发展道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全方位提升各项人权保障水平,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