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竹笋盖“棉被” 村民鼓腰包
冬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62岁的朱德梅就背着背篓,手拿铲子上山去挖笋。
朱德梅是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的村民。以前临近春节时,是她最清闲的时候,但从2022年起,春节前后却成了她最忙碌的时节。这段时间的劳作,除了有务工收入,产业分红也会多起来。
笋竹是三建乡的特色产业之一,全乡共有7200余亩,其中雷竹3200余亩。雷竹一般在3月初开始出笋,每斤售价2-3元。如果能提前至春节前后上市,雷竹笋的收益会提升8-10倍。
经覆盖后提前2个月出土的雷竹笋。人民网 刘政宁摄
为了让雷竹笋卖上一个好价钱,从2021年底起,三建乡依托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开始探索实施雷竹覆盖提早出笋栽培技术。“要让雷竹笋在春节期间进入丰产期,需要从前一年的10月起进行相关准备工作,11月中旬开始进行覆盖。”重庆市林业局驻三建乡产业指导组队员、市林科院工程师童龙介绍。
雷竹覆盖,是指在雷竹林里铺上秸秆、稻草、糠壳等覆盖物,相当于给竹林盖上“棉被”,再按需浇水保持湿润,实现地表增温,从而让雷竹提早出笋。
村民给竹林覆盖物浇水保持湿润。人民网 刘政宁摄
童龙说,第一年试点,绿春坝村选了3亩竹林做试点,春节期间上市的雷竹笋售价10元一斤仍供不应求,竹林的采笋期由1个多月延长至3个多月,亩产量也由原来的不到1000斤增至2000余斤。
尝到甜头后,2022年底,绿春坝村的雷竹覆盖面积扩大至15亩。小寒节气一过,覆盖了的竹林开始陆续出笋。此时,在竹林务工的村民们的工作重心也由前期的除草、铺糠、浇水转为挖笋。
1月9日,村民在雷竹林挖笋。人民网 刘政宁摄
找笋、掘笋、断根、起笋……1月9日,在绿春坝村雷竹基地,朱德梅熟练地将“藏”在覆盖层下方的雷竹笋收获至一旁的背篓里。“现在才刚刚出笋,产量不是很高,再过一个星期,我们整天都要在这里挖笋。”朱德梅一边挖笋一边说,村里第一年进行雷竹覆盖,她光是冬季在竹林务工的收入就超过了3000元,今年的覆盖面积更大,售价也比去年高,收入肯定会更多一些。
“今年提早上市的雷竹笋定价为20元一斤,即便如此,订单也已排到了春节前了。”三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向春波告诉记者,对于村民而言,雷竹覆盖一是增加了竹林的用工需求,二是效益更好,村民拿到的产业分红也会更多。为让更多市民能提前尝鲜,在春节前后的出笋高峰期,当地还计划在各大电商平台以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雷竹笋。
刚挖出来的雷竹笋就地去头、装箱,再快递给客户。人民网 刘政宁摄
竹笋的保鲜期很短,反季上市能让竹笋卖个好价钱,正常上市高峰时又如何保障产业的效益呢?三建乡的答案是: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
1月9日下午,记者到访时,恰好遇到率队来访的重庆市渝味漂香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小明一行,在与三建乡有关方面洽谈竹笋加工厂落户事宜。“前期已经进行了很多次的沟通,项目落户已基本确定,目前正在商讨具体细节。”方小明说,按照计划,今年春节前双方将签订合作协议,春节后开工建设,竹笋初加工项目4月可投产,精加工项目7月份投产。届时,不仅能满足三建乡全乡的竹笋加工需求,还能给当地带来80多个就业岗位。
“竹笋反季上市和引进加工企业,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产业效益。”向春波说,由于前期试点效益明显,今年底计划实施雷竹覆盖50亩以上。除了村集体产业,三建乡当前还在大力发动农户自种,推广返包到租、产业托管等模式,进一步调动农户的参与度,提升产业效益,让老百姓实现增收致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