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推荐

让生态释放更多发展动能

渝东南全力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2023年02月18日09:03 | 来源:重庆日报网
小字号

武隆懒坝美术馆。(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武隆懒坝美术馆。(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在摩围山飞云口景点,站在海拔1452.2米、雄峙突兀于数百米的悬崖绝壁上,任凭脚下云卷云舒,远眺千里田园风光;在叠石花谷景区,寒武纪叠层石砌石成景,色彩斑斓的鲜花点缀其间……

新芽迸发、山花初灿。初春时节,穿行在渝东南武陵山区,美景不胜枚举。

从花开亿年的叠石花谷走过,在长江边的西沱古镇徜徉于层层叠叠的土家吊脚楼之间,到懒坝体验生活即是艺术,再到蚩尤九黎城读苗族迁徙史,亦或在边城洪安随着拉拉渡虚度时光……

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渝东南武陵山区,正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让生态释放更多发展动能,讲好“诗和远方”的故事,加快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

借力节赛活动

打造渝东南旅游新品牌

踩花山节是彭水苗族的传统节日,当地群众以节助兴、以节传情、以节为媒,释放劳作的艰辛、传递丰收的喜悦、收获爱情的幸福。

近年来,彭水以“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为主题形象,充分发挥其民族、生态和文化优势,通过持续举办“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实现旅游资源与节日庆典、体育赛事和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

节赛活动推动了彭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当地居民吃上了“旅游饭”。

“有很多外地来的游客在景区和活动中看到了苗绣产品,非常感兴趣。”重庆荣玉苗家刺绣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在节赛活动的推动下,我们的传统手工艺产品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去展示和发展。”

不仅是彭水,如今渝东南各区县都致力于打造节赛活动品牌,通过将旅游与农业、文化、商贸、体育等各领域相加相融,加快构建形成以旅游产业为纽带的关联型生态经济体系。

最负盛名的黔江美食,莫过于黔江鸡杂。

以高山土鸡鸡杂为主、老坛泡椒泡萝卜和高山洋芋为辅,精心烹制的黔江鸡杂发轫于黔江,风行于全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300多家餐饮店提供黔江鸡杂这道菜品,或以此为招牌营业,遍布全国大部分县城。尤其是在西南地区,黔江鸡杂更是风靡。

在濯水古镇,“中国黔江鸡杂美食文化节”已举办了多届。不少人远道而来,就为能在悠悠阿蓬江边享用这一锅酸辣带劲的美味。

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黔江提速打造渝东南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把武陵山国际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原创大型民族歌舞诗剧《濯水谣》、中国土家族文学奖评选等活动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文旅节会品牌。

差异化发展旅游

建设各具特色的精品景区

“懒坝国际文化艺术度假区、蚩尤九黎城、芭拉胡、桃花源、边城洪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春节假期,外地游客王海一行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各个景点游览,“每个景点都不一样,让人大开眼界。”他说。

通过实施差异化发展,渝东南各区县逐步形成了既具有各自鲜明特色,又融山、水、情、史、节于一体的精品景区。

同时,借助全域旅游的发展契机,以“休闲纳凉、生态观光、民族风情”为主题,以“养生、养老、养心”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正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

从酉阳县城出发,约30分钟即可到达板溪镇。

33处傩文化叠石景观、1000余亩粉黛浪漫花海、2000亩乡村艺术院让人流连忘返,板溪镇的石漠化土地上开出了“旅游花”。随着乡村旅游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机,产业发展的红利又催生了一家又一家农家乐在叠石花谷景区周边兴起。

武隆仙女山南麓的懒坝国际文化艺术度假区,正越来越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在这里,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通过声、光、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观众从中得到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旅游体验。文化与旅游融合,不仅让文化可以更好地走向“远方”,也让旅游更有“诗意”。

游客戴小娟前不久到过懒坝,她说,“以前觉得武隆只是一个自然风景非常优美的地方,但是这次来懒坝等地后,发现文化艺术气息特别浓郁,值得去品味欣赏。”

黔江濯水古镇蒲花暗河景区,群峰叠嶂,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寓意“苍天有眼”的天生三桥屹立在群山之间,巴族神灵廪君与盐水女神的战争传说更是被世人传颂。一些游客更是将坐船游暗河的奇妙体验形容成“盗墓笔记”,将蒲花暗河赋予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打造人文舞台剧

丰富文旅融合新内涵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随着熟悉的诗句响起,酉阳桃花源景区里,观众被带回到东晋太元年间的武陵山之中,这里秀丽壮阔、苍莽逶迤、原风原俗、安乐自在。

这一幕不是梦境,是大型演艺《梦幻桃源》带来的美学呈现。

《梦幻桃源》用“序、春色桃花源、神秘桃花源、情定桃花源、好客桃花源”五个篇章,在90余分钟的时间里,将茅古斯、木叶情歌等民俗演绎得如梦如幻,也把酉阳的土家人文精神史诗,诠释得淋漓尽致、婉转悠扬。

在《梦幻桃源》之前,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武隆》已火爆多年。

夜幕降临,雄浑朴实、荡气回肠的“川江号子”在仙女山桃源大峡谷响起。《印象武隆》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为主线,穿插了抬滑竿、火锅、纤夫、哭嫁等重庆本土文化,通过现场3D激光和玄幻灯光的配合,让游客在真山真水的舞台背景中,欣赏当地民风民俗、历史人文,得到以文化为线、山水为伴的视听享受和心灵体验。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广大游客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游山玩水,而是更加看重当地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近年来,渝东南各区县把当地优美的山水资源与丰富的文化资源相结合,大力开发文旅项目,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文化内涵,开启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在黔江濯水古镇,大型民族歌舞诗剧《濯水谣》以歌为媒,以舞助兴,将土家族、苗族打端阳、廊桥会、闹花灯等习俗艺术展现。

一曲啰儿调,加上绚丽的舞台灯光效果,一下就把人带入土家民族风情文化中……在石柱黄水,《天上黄水》彰显了土家人乃至巴渝人乐观、积极、淳朴向上的精神,是一部土家族人自强不息的英雄史诗,也是一场土家文化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

深挖历史文化积淀

古村镇有了新生机

地处渝湘黔交界处的洪安古镇,亦是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地。

多少年来,沈从文先生细腻的笔触,让人们牢牢地记住了一座“边城”,对爷爷和翠翠守候的拉拉渡,更是心驰神往。

如今,洪安边城景区正加快建成三省风情街、边城会客厅等,开工建设香樟书林酒店、洪安水世界乐园等项目,同步推进三省风情街招商运营,尽快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石柱西沱古镇开设了棕编、玩牛、水龙、书画、土家刺绣等系列非遗文化互动体验项目,采取活态展销方式,推介非遗文化,并带动古镇的住宿、餐饮、娱乐等产业同步发展,吸纳近千人就近就业,将古镇打造成群众增收的“富园”。

酉阳龚滩古镇,成于蜀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乌江边守候千百年的龚滩,如今处处显露着生机,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如果不去充分挖掘和展示历史积淀,古镇只能沦为满足吃住玩的‘快消品’。”龚滩古镇景区负责人表示,龚滩古镇走的是个性化道路,既擦亮了土家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旧名片,又打造了绘画写生、艺术展陈等新名片,古镇的美更加丰富多彩。

文旅融合,也让许多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村镇焕发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彭水罗家坨苗寨按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新建了环形步道、稻田景观区、农耕游乐玩、民族风情广场等景点,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开办的农家乐和民宿常常供不应求。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酉阳花田乡的古村寨何家岩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村发展农家乐175家,立足“贡米+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4万元,去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全村315人吃上“旅游饭”。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