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96歲重慶兒童保健專家鄭惠連——

“孩子們都健康,國家就更有希望”

本報記者  常碧羅
2022年01月07日10: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上世紀80年代,鄭惠連在給兒童聽診。

  人物小傳

  鄭惠連:1926年生,1956年從上海西遷至重慶參與醫院建設,曾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原兒保科主任、兒保教研室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她長期從事兒童保健工作,為中國兒童保健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1996年主編的“兒童保健學”高等院校教材,獲衛生部優秀教材二等獎,1996年獲評衛生部全國婦幼衛生先進工作者,2003年被評為全國老年衛生科技優秀工作者,2012年獲得全國兒童保健醫師終身成就獎。


鄭惠連在查閱相關書籍。 資料照片

  見鄭惠連老人一面,並不容易……

  這位96歲的兒童保健專家,把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為兒童義診,給大家講課,學習最新醫療知識……“請坐。”在鄭惠連的辦公室裡,見記者到來,她放下手中的書,起身握手,溫暖而有力。

  2022年是鄭惠連來重慶的第六十六個年頭。1956年,她和400多名師生一起,從上海來到重慶,從此扎根西南,參與創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一輩子和兒童打交道,成為一名快樂的行醫者。

  “做兒科醫生,除了要有醫術,還要懂得更多”

  鄭惠連出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眼睜睜看著許多身邊人,尤其是孩子,因為缺醫少藥而失去生命……”回憶往事,鄭惠連眉頭緊鎖,自家的3個姊妹兄弟幼時也因病去世。

  從那時起,學醫的念頭,成了鄭惠連心中不停燃燒的火苗……

  抱著這個信念,1944年,鄭惠連考入國立上海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前身)。畢業后,她來到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兒科醫院工作,開啟了兒科醫生生涯。

  “祖國號召廣大青年支援西南,你願意去重慶支援建設兒科醫院嗎?”1955年,一道選擇題擺在了鄭惠連面前:留下,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心工作生活﹔西遷,可以支援西南醫療體系建設,保障更多孩子的健康。鄭惠連沒有猶豫:“1956年初,記得是大年初三,我來到了重慶。”

  剛到重慶時,鄭惠連很不適應——聽不懂的方言,不好走的坡坎路,以及飲食習慣不同……“從兩路口走到觀音岩,要爬200多級台階。”腳上磨起血泡,就脫了鞋光著腳繼續走。這些她都不在乎,一心隻想著兒童醫院建設的事兒。

  彼時的兒童醫院尚是一張白紙,怎麼建?作為籌備組裡唯一的醫生,鄭惠連想,雖然可以借鑒上海的經驗,“但不能照搬,也遠遠不夠”。為此,她拜訪了當地各大醫院的兒科。做調研、問流程、學規則,從病床尺寸、醫療器械,到醫生處方箋、護士體溫單……鄭惠連關心的,不僅是有關醫療的事務,醫院的整體建設,鄭惠連也仔細詢問,生怕漏了一點半點。

  半年后,重慶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開診,病人涌進醫院。作為醫院唯一的主治醫師,鄭惠連忙得團團轉。“做兒科醫生,除了要有醫術,還要懂得更多。”雖然忙,鄭惠連還是抽出時間,針對兒科創立了輔餐制、預診制,兒童醫院的制度規范逐步建立……

  “我們面對的是兒童,必須要高度負責”

  一次走在路上,不遠處的牆角,蹲著一個瘦弱的小姑娘。鄭惠連看到了,心裡直犯嘀咕:“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呀?”看到小姑娘的父親在旁邊,鄭惠連忙趕過去,進行了自我介紹,也說了自己心中的疑慮……

  這時,小姑娘的父親一下子抓住鄭惠連的胳膊:“看了好多醫生,都不知道是啥病,能幫幫我嗎?”通過仔細檢查,確定小姑娘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患兒。多虧了及時治療,小女孩逐漸康復,如今已長大成人,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這個小姑娘,只是鄭惠連治療過的眾多孩子中的一個。時間長了,鄭惠連想:“孩子的病,怎麼都看不完。”

  “要把更多功夫下在預防階段。”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兒童保健”的概念進入鄭惠連的視野。當時,兒童保健在全國尚處於起步階段,沒有可借鑒的經驗。鄭惠連帶領團隊,組建了兒童保健教研室,這一干,又是幾十年。

  為了盡快填補兒童保健領域的空白,鄭惠連閱讀了大量醫學書籍和文獻,並從臨床中逐漸積累經驗。原衛生部(現國家衛健委)全國高等學校規劃教材《兒童保健學》第一版,便是鄭惠連牽頭組織編輯的。

  每次為兒童檢查,她都把手搓熱了再觸診,學生們也學著鄭教授,手裡常常揣個暖水袋﹔有的父母缺乏兒童保健常識,鄭惠連比父母都著急,可一轉頭,又會耐心地給他們講注意事項……“我們面對的是兒童,必須要高度負責,不僅要技術過硬,態度更要好。”

  在別人看來,兒童保健工作十分繁瑣,怎麼喂養,如何做好營養均衡,如何養成好的性格……可在鄭惠連眼裡,這是讓孩子一輩子都受益的事,無論多麼瑣碎,都很值得。

  “我願意做一輩子快樂的行醫者”

  年近花甲之時,鄭惠連又有了新任務。

  上世紀80年代,鄭惠連先后4次率領團隊出國考察。英語過硬的她,每天晚上為中國學員“補課”,翻譯當天的學習課程再分享給大家。社區兒保、傷殘兒童管理、世界婦幼工作動態……回國后,鄭惠連更加明確了兒童保健的研究方向,也推出了更多在業界有影響力的成果。

  退休后的她,又把義診搬到了山區。從市裡出發,坐車6小時,城口縣下車﹔在這個位於大巴山深處的小縣城,鄭惠連連續坐診一個月,手把手教當地醫生做兒童保健:“看一個孩子要40分鐘,給家長講又要一個小時,做兒科醫生,要有十足的耐心。”

  義診,講座,會議……鄭惠連一直沒有閑下來,即便90歲高齡,她也不停歇。每次做講座用到的PPT,鄭惠連都要自己在電腦前琢磨好久。

  現在,閑不下來的她,開通了線上問診。

  “鄭教授,孩子6個月大了,坐不穩怎麼辦?”

  “鄭教授,寶寶一歲多,不願意洗頭怎麼辦?”

  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育兒經驗,“問題再簡單,也要耐心解答。”鄭惠連每天都按時上網,給網友們支招,“能夠將畢生所學,傳授給年輕父母,幫他們養個健康快樂的寶貝,其樂無窮!”

  2012年,從事兒科醫療保健、教學和科研工作半個多世紀的鄭惠連榮獲“全國兒童保健醫師終身成就獎”。

  “孩子們都健康,國家就更有希望。”鄭惠連說,在她接診的孩子中,有的已為人母,現在又帶著自己的孩子來找她做兒童保健,這讓她感到欣慰,“我願意做一輩子快樂的行醫者”。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07日 06 版)

  記者手記

  愛與責任放心間

  見到鄭惠連,會感受到“朝氣”。她說,這是因為長期和孩子們在一起。告別上海,西遷重慶,扎根山城66年,鄭惠連有使不完的勁兒。她用醫者仁心,在患者心裡種下希望。回報她的,是孩子們快樂的笑臉,是家長感激的眼神,是大家愛心的傳遞……

  直到現在,每次看到小孩子,鄭惠連都會仔細觀察。對她而言,這是職業習慣,更是心中割舍不掉的責任。

  在工作和生活中,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細,便能給社會貢獻更多力量。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向上向善,把愛與責任放在心間,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持續溫暖的前行力量……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重慶首批“車載便民法庭”交付使用
  人民網重慶1月7日電 (常碧羅、劉政寧)1月6日,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舉行“車載便民法庭”首批車輛交付儀式。首批20台車輛現場配備給萬州區法院、涪陵區法院、黔江區法院等20家基層法院后,將深入偏遠地區開展訴訟服務、巡回審判和法治宣傳等。…
派出所裡的感人一幕:86歲女兒來找爸爸
  人民網重慶1月6日電 (常碧羅、劉政寧)“民警同志,麻煩你們嘛,看能不能幫我找個人。”近日,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石井坡派出所值班室走來一位老婆婆。…
重慶優化社會投資小型低風險建設項目改革
  人民網重慶1月6日電 (胡虹)6日,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消息,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和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近日,《重慶市進一步優化社會投資小型低風險建設項目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實施。 提升重慶辦理建筑許可水平 據了解,社會投資小型低風險建設項目(簡稱小低項目)是指:項目建筑面積不大於1萬平方米、建筑高度不大於24米,且不在特定區域內、不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或者危險品的新建、改建、擴建工業項目、倉儲項目(含配套用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