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重慶大足:古戲樓的回響

胡虹
2022年05月17日12:15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大足區“川劇藝術傳承培訓基地”授牌儀式。大足區戲劇曲藝協會供圖

  這是一座小小的古鎮,歷經千年風雨,隻剩一條長不過600余米的老街。從明清到近代的各式建筑錯落有序地散落在街道兩旁,不過一米寬的街道由青石鋪就,從腳下延綿至目光所及的街尾。順著凹凸不平的青石路往前走,不過三五十米,便看到一座保存完好古戲樓。尚未走進,已聽得裡面傳來少年男女清脆的唱戲聲。

  這裡是重慶市大足區雍溪鎮,素有“川劇之鄉”的美譽。“從唐代開始,雍溪人就迷上了川劇,不僅愛看而且愛演。”雍溪鎮文化服務中心負責人胡洪川介紹,雍溪有句俗語,叫“雍溪人,生的犟,插秧打谷把戲唱”。雍溪人對於川劇的熱愛,由此可見一斑。

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游客在雍溪古鎮古戲樓觀賞川劇。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從頂峰到落寞

  走進古戲樓,日當正午,春末夏初的陽光溫暖不燥,零零散散地洒在院中。這座清朝道光年間建造的百年古戲樓佔地160多平方米,飛檐翹角,坐西朝東,為木結構穿斗式建筑,除了正中的戲台,還設有上下兩層觀眾席。9.5米高的戲台中央和院子兩側,各有老師帶著幾個學生在教授川劇。

  52歲的譚冬鳴是大足區戲劇曲藝協會會長,與戲劇的結緣,始於她的家庭。譚冬鳴父親9歲學戲,是大足川劇團的鼓師﹔母親10歲學戲,是當地的川劇名角。順理成章,11歲的譚冬鳴師承家教,開始學習川劇。這個來自大足本地的女孩子,身上有著這片土地獨有的堅韌、聰慧與赤忱。1986年,年方16歲的譚冬鳴考入了四川省川劇學校。

  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譚冬鳴應該也會像父母一樣,為川劇奉獻一生,但命運的齒輪在1991年發生了逆轉。

  那一年,譚冬鳴所在的大足區川劇團宣告正式解散,21歲的譚冬鳴丟了工作,沒處唱戲了。“劇團剛解散的時候很迷茫,自幼學習的一身本領再無用處,完全不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辦。為了生活,我打過工,賣過衣服,開過火鍋店,川劇隻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偶爾想起。”

  與之一同落寞的,還有雍溪古鎮的老戲樓。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隻有老人偶爾會聊起古戲樓往日的輝煌,而孩子們已經聽不到川劇了。陳小鳳就是其中之一,但她沒有想到,多年以后,自己的孩子會愛上川劇,穿上戲服。

練功中的王俊龍。受訪者供圖

  再搭台再唱戲

  2014年,譚冬鳴和朋友回到雍溪古鎮游玩,在古戲樓,她看到老人們給年幼的孩子哼唱川劇,熄滅多年的川劇之火在胸中又沸騰起來。譚冬鳴想要再唱川劇,並成立戲曲曲藝協會,這一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把劇團組織起來並不容易。”譚冬鳴的師兄弟們和她一樣,告別川劇已經太多年,他們害怕自己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功力,會誤人子弟,所以紛紛拒絕。譚冬鳴也曾想過放棄,但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勵下,譚冬鳴攜手師兄弟成立了“大足區戲劇曲藝協會”。年邁的父母不僅親自在協會裡帶徒弟,還拿出多年儲蓄的養老金購買樂器、戲服。

  台子搭起來了,但學川劇的人卻並不多。

  2018年,在同樣熱愛川劇的大足區文化館館長楊慶的牽線搭橋下,譚冬鳴的川劇班開進了學校。她一口氣招了4個班,每個班學生60多人,陳小鳳年僅8歲的兒子王俊龍就是在這一年被老師選中。剛開始,因為擔心孩子的學習,陳小鳳有點猶豫不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小鳳在孩子看到了學戲之后的改變和對川劇的熱愛,轉而支持孩子學戲。

  2021年,學戲堪堪三年的王俊龍在“全國中小學小梅花戲劇展演”中榮獲二等獎。“今年我要爭取得第一名!”王俊龍個子不高,身材顯得有些許瘦弱,說話的時候有些害羞的樣子,學的卻是川劇中頗有陽剛之氣的生角。請他略唱幾句,這個12歲的孩子瞬間進入角色,聲若驚雷。

譚冬鳴給孩子上課。受訪者供圖

  重燃川劇之火

  近年來,大足區著力推動川劇振興,川劇之火熊熊復燃。時至今日,區戲劇曲藝協會有20人,其中教師團隊10人,全區有2000余人學唱川劇,學生下到3歲,上到80歲。

  2016年,大足區文化館、曲藝協會會同智鳳鎮米糧小學建立大足區首個“校園川劇藝術傳承培訓基地”。2018年,該培訓基地被評為大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項目為傳統川劇。2018年、2019年、2020年,該基地連續3年排演的川劇在重慶市中小學戲曲小梅花展演活動中斬獲集體項目二等獎、最佳展演節目獎等。

  作為“川劇之鄉”,雍溪鎮也著力打造特色川劇文化傳承基地,2019年,成功舉辦“中國重慶大足首屆川劇文化藝術節”。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肖德美,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王玉梅等川劇大咖紛紛登台獻藝,近7萬名游客和川劇愛好者涌入雍溪老街,在為期兩天的演出中欣賞了《張飛審瓜》《粉墨春秋》等川劇名篇。

  藝術節期間,肖德美為雍溪鎮實驗學校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代表性傳承人肖德美傳習基地”的牌匾,圍繞雍溪鎮實驗學校開展川劇的相關傳承教學。到今天,川劇已經成功走進了大足區城南創新小學、萬古鎮中心幼兒園等近10所學校。

  為了讓老一輩藝術家繼續弘揚川劇,大足區文化館還建立民樂苑百姓舞台,定期開展川劇傳統劇目演出,每年達數萬人次觀看,並吸引了周邊區縣以及四川的川劇團體和票友參與,每場爆棚。

  如今,川劇又成為雍溪古鎮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表演。胡洪川介紹,每逢演出之前,他們都會通過村集體微信群、村村通廣播等多種形式將演出信息廣而告之。每逢堂鼓、大鑼、嗩吶之聲響起,古戲樓便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歲月在戲台上,聲聲回響﹔歷史在雍溪古鎮,慢慢回放。

(責編:陳易、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