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
有愛心媽媽 得全面關愛

核心閱讀
建設智慧養老服務調度平台,為老服務精細化、豐富化﹔結對幫扶全覆蓋,健全日常關愛制度﹔深入挖掘農村本土資源,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各地出台一系列政策,讓留守人員的生活更安心、更精彩,對新的一年充滿期盼。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01日 12 版)
下午6點,重慶市永川區陳食街道盧家岩村婦聯主席吳志玲忙完手頭工作,顧不上喝一口水,用袋子裝上早早打印好的一沓資料,就騎著電動車出了門。
“村裡的留守兒童曾怡嘉、曾俊宇,一個11歲一個10歲,我是他們的愛心媽媽。”吳志玲說,一得空,她總要上門去孩子家裡轉轉。“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陪伴,我至少每周都要上門走訪一次。”
上次分別時,孩子們無意間提到,家裡沒法打印網課資料,這次上門,吳志玲特意帶上整理好的學習資料。
還沒走進曾怡嘉姐弟家,吳志玲就聽見一聲清脆的呼喚,“吳孃孃,你來啦!”
走進家門,姐弟倆端端正正坐在四方桌上,認真寫著寒假作業,奶奶楊秀清站在孩子們身后,不時糾正一下孩子們的坐姿。
看見吳志玲的到來,孩子們欣喜地迎上來。
“媽媽,我想你回家陪我買新衣服。”“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隔著吳志玲的手機屏幕,姐弟倆見到了在外地的父母。因為父母離異,且長年外出務工,姐弟倆長期跟著奶奶生活。
“物質上姐弟倆都有保障,我更關心娃娃們的心理狀態。”姐弟倆對父母的想念,吳志玲都看在眼中。“以后我要更多地參與他們的課外生活,陪他們去學校參加活動,補齊父母不在身邊的遺憾。”
“奶奶,娃兒還缺啥不?下次我給帶過來。”臨走前,吳志玲東看看、西瞅瞅。
“都有啦!”奶奶笑著說道,“到我家的路面以前沒有硬化,一遇到下雨就很泥濘。現在小康路連到房前,車輛可以直接開到院子裡,孩子們上學、放學可方便了。今年就希望在你的幫助下,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再前進幾名。”
近年來,永川區深入實施困境兒童關愛項目,組建起愛心媽媽隊伍。每一名困境兒童明確一名村、社區婦聯干部擔任“愛心媽媽”,全區350名困境兒童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並健全日常關愛的制度保証——由愛心媽媽一對一落實“六個一”舉措:每周與孩子見面了解情況﹔每半個月與孩子一次談心﹔每月與監護人交流一次﹔每季度與班主任進行一次溝通﹔每學期陪伴參加一次親子活動﹔每年陪孩子過一次節。
永川區婦聯主席周霞表示,除“愛心媽媽”之外,永川區還將打造“巾幗志願者”與“心理咨詢服務團隊”兩支隊伍,為困境兒童及家庭提供學習指導、生涯規劃、心理疏導等多種形式的關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公民行政處罰超5000元 可申請聽証
- 人民網重慶2月1日電 (劉政寧、實習生越倚航)1月31日,在重慶市司法局舉辦的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司法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友生介紹了《重慶市行政處罰聽証程序規定》的具體內容,該規定將於3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悉,按照新規,對超過5000元的行政處罰,公民有權要求聽証。…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