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加快重慶主城新區與中心城區融合發展 建設一批郊區新城

——相關市級部門、區縣負責人談高質量干好市委“一號工程”

2023年02月06日07:20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渝湘高速公路復線雙堡特大橋首節主拱肋完成吊裝(攝於2022年9月6日)。渝湘高速復線建成后將進一步拉近南川等地城鎮群與中心城區的距離。按規劃,我市將不斷完善交通網絡,著力形成1小時交通圈、通勤圈,推動郊區新城建設。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主持人:

本報記者 彭瑜 申曉佳 龍丹梅

嘉賓: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扈萬泰

大渡口區委書記 余長明

南川區委書記 丁中平

合川區委書記 鄭立偉

郊區新城規劃建設工作四個方面

一是融入區域格局,優化城鎮布局

二是深化產城融合,促進職住平衡

三是提升城市品質,實現生態宜居

四是完善交通網絡,推動內暢外聯

規劃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是優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格局、全面推進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空間選擇

(資料來源:市規劃自然資源局)

1月28日召開的重慶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同時要完善主城與成都的聯動聯建機制,全面加強戰略對接、功能鏈接,更好發揮“雙核”優勢帶動作用。

建設郊區新城,如何完善同城化體制機制,加快主城新區與中心城區融合發展?2月5日,本報邀請相關市級部門、區縣負責人參加“重報圓桌會”,看看他們如何謀劃推進。

從四方面規劃建設郊區新城

規劃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是優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格局、全面推進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空間選擇。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扈萬泰表示,下一步,將從四個方面推進相關工作。

一是融入區域格局,優化城鎮布局。全面融入成渝“雙城引領、雙圈互動、兩翼協同”空間格局,強化中心城區極核功能,支持主城新區擴容提品質,梯次推動主城新區與中心城區功能互補、同城化發展,向西發揮區位優勢加快橋頭堡城市建設,向東依托資源優勢輻射帶動“兩群”,促進產業集聚、人口集聚和城市功能提升,推動城鎮空間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發展。

二是深化產城融合,促進職住平衡。以主導功能、混合用地為重要原則,優化城市內部布局,使住宅、商業、辦公、文化等不同功能區相互交織、有機組合,逐步實現職住平衡。根據規劃城鎮人口總量,合理調控優化居住用地布局和規模結構,根據城鎮人口的結構特征和空間分布,供應差異化、高品質住宅產品。根據經濟發展目標,規劃充足產業發展空間,增加工業用地規模,根據新產業的發展需求,供應現代高效的產業空間。

三是提升城市品質,實現生態宜居。推動主城新區各城區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綜合承載力,實現公共設施服務能力與常住人口規模相匹配。統籌規劃林業空間、田園空間與城市園林綠地一體化的城鎮開放空間體系,營造自然生態的田園城市環境,在有風景的地方科學合理布局休閑、旅游、消費、服務等功能設施。

四是完善交通網絡,推動內暢外聯。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規劃建設成渝中線等高速鐵路,推動主城都市區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四網融合”,提速打造軌道上的經濟圈,著力形成1小時交通圈、通勤圈。以高速公路、國省干道為骨架,快速公路為補充,完善主城都市區道路網體系,實現中心城區與各城市高速公路雙通道、1小時通達,相鄰城市高速公路、快速公路直連直通、半小時通達。推行小街區、密路網和山城步道等慢行系統,增強城市的通達性和人情味。

“六同”並舉建設郊區新城

南川區委書記丁中平稱,南川區將探索“六同”路徑,推進同城化發展,建設郊區新城。

一是推動空間同構,加快入圈進城步伐。構建“重慶城裡金佛山、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外是原鄉”的景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打造中心城區空間拓展首選地、功能布局承接地、康養度假休憩地。

二是推動交通同網,提高互聯互通水平。加快建成市域鐵路C6線、渝湘高鐵、渝湘高速復線、西環高速,開工萬正高速及支線,融入“軌道上的都市區”,開啟“高鐵時代”“輕軌時代”。

三是推動產業同鏈,提升高質量發展能級。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配套、頁岩氣、新型建材、中醫藥、機械制造、高性能鋁鎂材料等主導產業,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基地。挖掘金佛山稀缺性價值,以一山帶全域,實現接待游客量、旅游綜合收入、康養產業產值“三個倍增”。

四是推動科技同興,做好創新賦能文章。優化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新培育100家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實施“金山英才計劃”,大力吸引創新人才,全面創成國家級高新區。

五是推動生態同保,打造美麗宜居后花園。悉心守護世界自然遺產金佛山,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筑牢渝南生態屏障。

六是推動服務同享,建設高品質生活幸福城。積極承接中心城區教育、醫療功能疏解,建設高等教育集群園區,建設高校分部集群園區、同城化區域優質醫療中心。

四方面提升地區發展能級

大渡口區委書記余長明表示,大渡口區將從交通先行、產業突破、城市提質、鄉村振興四個方面不斷提升地區發展能級,加快建設“公園大渡口、多彩藝術灣”。

在互聯互通水平大幅躍升上,大渡口區將全力助推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布局和一體化發展,力爭在2023年完成軌道交通18號線和渝昆高鐵大渡口段建設,2024年完成貫通嘉南線連接道等重點工程,2025年完成九濱路與大濱路連接道等出區通道,2026年完成成渝鐵路改造工程建設,打造互聯互通的便捷之城。

在產業能級整體躍升上,該區將聚焦發展壯大大數據智能化、大健康生物醫藥、生態環保、新材料等五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全面融入雙城經濟圈創新協同與產業協作,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強化延鏈補鏈強鏈,推動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

在城市品質全面躍升上,大渡口區將提速茄子溪·長江音悅港、寶武西南總部、萬噸商旅融合總部等重點項目﹔規劃建設“三橫三縱”無障礙綠道網絡,構建公園大渡口游步道、騎行道﹔做好山清、水秀、林綠、花香、景美5篇文章,建設“兩帶一脈、五群六廊、城鄉共融”的城市山水大美格局,實現“百園之城”目標,建設名副其實的公園城市、宜居高地。

在城鄉融合一體躍升上,大渡口區將聚焦中梁山、金鰲山兩座綠水青山,加快推進中梁山康養、金鰲田園、石林生態旅游等農商旅融合項目,以重慶小面產業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完成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農房風貌提升,努力成為都市鄉村振興示范點、市民休閑旅游好去處、外來考察交流好平台,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加快與中心城區融合發展

合川區委書記鄭立偉表示,合川區將加快與重慶中心城區融合發展,深化與四川毗鄰區(市)縣交流互動,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創新創業、產業體系、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領域同城共建,持續塑造同向發展新優勢、構建同步融合新局面、拓展同心合作新空間。

一是緊扣錯位發展提能級。合川將今年確定為“穩進增效”主題年,推進產業轉型攻堅、重點項目攻堅、營商環境提升、市場主體培育“四大行動”,開展數字賦能、開放能級提升、招商提質擴量、鎮域經濟強基“四大計劃”等系列工作,推動與周邊地區錯位發展、有序競爭。

二是立足城鄉融合抓建設。圍繞高質量承辦市七運會,統籌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和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渝西高鐵、渝武復線等重要交通樞紐建設,全力爭取“雙高鐵”、實現“全高速”,持續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配套服務功能,推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邁出新步伐。

三是圍繞交流合作建機制。積極與周邊城市探索毗鄰合作、園區共建、飛地經濟等新模式,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同協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

四是突出唯實爭先激活力。以數字化變革為引領,大成集智、整體智治,積極探索實行黨建統領問題管控,精心組織爭先創優、賽馬比拼活動,推動施政理念、履職方式、治理機制全方位、系統性、重塑性變革。

專家解讀>>>

市綜合經濟研究院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中心負責人、研究員鄧蘭燕:

建設一批郊區新城 為經濟圈“舒壓”“蓄勢”

超大或特大城市推動“郊區化進程”,是我國推動新型城鎮化的一種新趨勢。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而言,郊區新城將起到“舒壓”與“蓄勢”的雙重作用。

總體而言,郊區新城處在經濟圈中心城區周邊:對內,可推動經濟圈主軸中小城市經濟動能傳遞﹔對外,可成為經濟圈聯動周邊城市群的橋頭堡。

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而言,郊區新城將為成都、重慶兩個超大城市有效“舒壓”,緩解人口密度大、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大城市病”。同時,為經濟圈“蓄勢儲能”,承接一定量的產業、人口等資源要素轉移,有序疏解超大城市的部分功能。

縱觀國內外,北京、上海、廣州,以及倫敦、巴黎、東京等超大城市都擁有一批郊區新城。快速便捷的交通、生態宜居的居住、產業和服務功能的導入,加速了資源要素從中心城區向郊區新城疏解,為經濟圈構建起更加合理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

當前,處在雙城經濟圈發展主軸上的多個區縣,都具備率先建成郊區新城的良好條件。

郊區新城建設,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促進產城融合。郊區新城是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主戰場,要重點導入中心城區先進制造業、科技研發應用、要素集散平台等功能,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努力建設若干個各具特色的千億級、百億級優勢產業集群。

實現職住平衡。郊區新城是常住人口和就業人口聚集地,要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提高通勤效率,推動就業居住空間平衡有序調整,提升城市發展活力。與之相呼應,交通、產業、生活等功能都要作進一步優化。

強化生態宜居。要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導向,促進城市品質升級和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按照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的標准建設郊區新城,導入優質城市服務功能,增強新城生活品質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

推進交通便利。要發揮郊區新城的地理區位優勢,完善機場、高鐵、軌道、公路、水運等多層次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將郊區新城建設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節點,既有機聯系內部小城鎮和中心鎮,也快速便捷通達中心城區和相鄰新城,更有效銜接周邊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本報記者 唐琴 整理)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